前面相关文章见作者历史文章🔗📖
习惯1: 积极主动 (BE PROACTIVE)
人类之所以能称为万物之灵,是拥有思考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self-awareness),凭借自我意识,我们可以客观的去检讨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即自我的。
如果我们只通过social mirror,即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和周围人群的意见/思维方式去进行自我认知,无异于在哈哈镜中看自己。
那我们是怎么决定认知的呢? 人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四种特有的天赋 - 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
积极主动的人发挥 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志,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而非情绪来决定。
习惯2: 以始为终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毕竟人生旅途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但是为时已晚,所以说忙碌的人未必出成果。
以始为终讲求的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第一次是智力上的创造(mental creation)在头脑中构思,第二部是体力构造 (physicla creation)付诸实践。
但两次创造的原则是一个客观原则,实施的人却有所不同,第一次的创造并非完全是自我创造领导,而源于领导和管理,即既要当"创造者",也要当"领导者",想清楚商业的愿景和目的地。
使命愿景是根本的决策,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会先拟出愿景和目标,构成影响圈的核心。
/个人/
“安全感”(Security) 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拥有个人的基本能力。
“人生方向”(Guidance) 是“地图”和内心的准绳,人类以此为解释外界事物的理据以及决策与行为的原则和内在标准。
“智慧”(Wisdom) 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和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
“力量”(Power) 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抉择的关键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习惯以替代顽固旧习的能力。
这四者的成熟程度,它们之间平衡、协调和整合的情况,它们对生活各方面的积极影响与否,都取决于你的基本思维方式。而人们不同的生活中心方式,也会影响到具体的思维方式。e.g. 以家庭为中心的人会讲家族荣誉作为安全感和价值感的来源,人生方向会下意识偏向于子女尊重的渴望和投资。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狂,他的生命价值只在于职业或者工作,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以工作为基础,智慧和力量也只限于工作领域无其他生活领域
其他常见中心类型: 以自我为中心, 以宗教为中心,以朋友/敌人为中心,以享乐为中心,以名利为中心……
一般说来,我们的生活中心是以上某几种中心的混合体,依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大多数人的生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今天以朋友为中心,明天又变为以配偶为中心。还是建立清晰明确的生活中心,由此才能产生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使人生更积极,更和谐
以原则为中心, 而不以单个生活中心为中心
/公司/
许多组织,包括家庭,都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成员并不认同集体目标。我经常看到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还有很多企业的薪酬制度与其所标榜的理想不相契合。
习惯3: 要事第一 (PUT FIRST THINGS FIRST)
首先看一下现状是什么样的:
●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个人生活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习惯3是习惯1和习惯2的实现和执行。要求我们运用独立意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即以原则为基础安排人生。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务优先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 计划的实施跟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密切相关:
●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 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立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要事第一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和时间,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
习惯4: 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友谊,没有诚实也就谈不上信任。——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英国辞典编纂家兼作家
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非损人利己(赢输),也非损己利人(输赢)。投资情感账户的主要方式:
1) 理解他人
2) 注意小细节
3) 信守承诺
4) 明确期望
5) 正直诚信
6) 勇于致歉
7) 无条件的爱
8) 一对一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
● 利人利己(双赢)
● 两败俱伤(输/输)
● 损人利己(赢/输)
● 独善其身(赢)
● 舍己为人(输/赢)
● 好聚好散(无交易)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金钱、精神、机会以及责任)
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习惯5: 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BE UNDERSTOOD)
"如果你想明白一个人,那就要听他说话" 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 “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不要急切回答,而要改诚心去了解,对方获得理解后,会放下戒备坦然交谈。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两者需要平衡;
remark - 今天就开始做,自己非常欠缺的!!!
下次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抛开自己的经验,尽力真正了解对方。就算他们不愿意向你吐露自己的问题,你也要感同身受。你可以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受到的伤害,并做出回应——“你今天心情不好”。也许他们会沉默,但是没有关系,你已经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不要太过心急,要有耐心,要尊重对方。在你能够感同身受之前,人们一般不会主动向你吐露心声。你要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并表示理解。你应该睿智、敏感而又头脑清楚,并能够抛开个人经历。
习惯6: 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指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是互相尊重的成功,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和把握机会的书法 (如果一个人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和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一定有值得加以了解的必要,有分歧才有收获)。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综效的基础,使得1+1>2的结果。
应用场合: 教学场景多去尝试不同教学方式//商业领域去激发所有人的创造力…… 要想做好人际关系中的综合综效,要先实现个人的统合综效 ---- 保持前面的习惯
习惯7: 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断更新指的是在四个生活的基本面 "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不断更新自己的个人产能,并经常和持续的运用我们天性中的这四个层面。
身体 - 每天至少去花费30分组去锻炼,包括耐力韧性力量等。锻炼的所有好处几乎都产生于最后阶段。我想增强力量,就必须等到肌肉纤维断裂,神经纤维感到疼痛才行,因为这时候自然机制才会予以过度补偿,纤维在48小时后会变得更加坚韧
精神 - 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来实现精神层面的更新,还有些人是通过与自然交流
智力 - 一旦脱离了学校的训导,许多人的头脑就会退化:不再认真读书,不再探索身外的新世界,不再用心思考,也不再写作,至少是不再重视写作,不再把它当作对我们准确、扼要表达自己的能力的考验。相反,我们把时间花在了看电视上(在国内的case就是各种短视频,娱乐至死); 应该学会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去写作不断去记录自己学习的理解和心得。
社会/情感 - 将习惯4/5/6(公共领域的成功)去实践使用。
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务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在培养独立性的习惯方面加以改进(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