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群里看到可以领取王珏老师《AI时代教师必备技能》结业证书,马上按照群里说的步骤领取,打开一看,这个证书还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和单位都显示出来,还有导师的亲笔签名、成绩等级。
这个证书都和其他课程的不一样,其他证书都是合格,这个有可能不合格。看得我紧张半天。本来我还有点担心会不会不合格,怕拿不到证书,因为有一两次课程没有按照要求的格式提交,如果得D,就没有证书了。结果得了B,太开心,过关就好,这比我原来预想的好多了。其实无论取得什么成绩,只要跟着王珏老师接触了很多AI工具,都是一种收获。我在学习过程中试了哪些AI?
比如通义:记录会议非常好用,还可以很快形成脑图。
比如豆包和kimi:文案能力都不错,kimi+还可以快速做成PPT
比如有言:数字人功能很方便,可以不用自己真人出镜,找个喜欢的数字人来发言
比如秘塔和赛特新思:论文写作的选题和润色功能非常值得一试
比如即梦:照片说话,古人画中人可以活过来
比如deepseek和剪映:生成脚本和视频非常快AI到底如何赋能语文教学呢?
最近几个月我观察了身边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用AI,有的自己也试了下。总结一下可以在教学中这样试试AI:1.让豆包创作一首诗
高三复习课,上《田园诗歌鉴赏》,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导入分析了田园诗歌的特点,然后分析《归园田居(其五)》,再让豆包创作一首诗《归园田居》,通过比较这两首诗的差异,让学生明确:一样意象字相异,效果产生大不同,比如都有“鸡”这个意象,但陶渊明笔下的鸡是活鸡,“只鸡招近局”,更体现出了鸡的生命力以及主人的热情好客,而豆包笔下的“鸡”是“烹鸡”,是煮好的鸡,没有原诗的意味了。另外陶渊明的诗歌里面有很多细节,比如酒是“漉”好的“新熟酒”,光线暗就用“荆薪”代替“明烛”,而豆包的诗里体现不出这些东西。
2.让豆包回答问题
高二老师上的一节课,内容是比较《屈原列传》和《苏武传》的叙事艺术。任教老师直接用语音的方式,针对这一问题,对豆包进行提问,豆包的回答比较空泛,任教老师通过带着学生文体细读,归纳出的两篇文章叙事艺术的不同。
3.用“讯飞星火”、“紫东太初”整理的作文素材
我用“讯飞星火”、“紫东太初”整理的作文素材《尼采:一人写遍高考作文十大主题,瞬间提升作文格调》,阅读量突破5万人,当时我时输入关键词“尼采人物简介”“尼采思想”“尼采高考作文”,让AI创作,我把几个平台资料整合了下,没想到成为我微信上浏览量最大的一篇文章。后来利用AI选择了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十个人物的相关素材和作文片断及链接的考场作文示范,让学生知道一材多用,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4.用deepseek诊断病因
一个老师上《装在套子里的人》,借助deepseek大数据诊断别里科夫的真正病因,其中“乱子”出现8次,“套子”出现7次,“规矩”出现5次,“当局”出现4次。然后结合文本引导学生探讨别里科夫的真正病因,和大数据显示的一致吗?最后分析别里科夫的真正病因是时代造成的,和大数据并不一致。从而提醒学生:AI技术可以放大细节,但不能代替我们的思考。5.用AI生图和教材的插图对比
一老师上课,剖析杜甫《燕堂春夜》这首诗,借助里面的意象让AI生图,和课文教材经典诗文的插图对比,哪张图更能让你感受到古诗中的韵味呢?从而得出结论,AI生图是冰冷算法驱动下的机械产出,它堆砌的画面,虽有客观元素的陈列,却没有灵魂的驱壳,背后古人的悲欢和精神内涵难以体现出来,缺失人文温度的浸润。
6.用deepseek和剪映做视频
我前段时间上作文课,看到学生省质检作文分数非常低,很生气,想骂他们一顿,又觉得不好出口,直接用deepseek和剪映做视频,模仿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来给他们做思想工作。AI可以帮助我们说出不方便说出的话:“这些战地报告写着什么?字迹如败退的散兵,论点像哑火的炮弹,结构更是沦陷区的记起,最不可饶恕的是,战略要地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你们边审题侦察都敷衍了事!”
王珏老师说AI是我们的小秘书,我们的对话伙伴,学习助手,人脑被解放出来应做些什么呢?什么是人类的核心工作呢?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