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图
1.提问
图片发自简书App
2.情绪
图片发自简书App
3.认知
图片发自简书App
4.认知优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5.优秀思考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6-7思考工具—初阶
图片发自简书App
8思考工具—进阶
图片发自简书App
9表达技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经验:
1-生活逻辑在实际中应用的框架是:
1-觉察感知自己正在做什么?
2-为什么?
3-我还可以做什么?
4-怎么做?
感觉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这个框架作为地图路标,对照学的内容可以用在哪一块,帮助建立对课程的整体认知~
2-难以落笔怎么办?
在写作业时可以先按直觉写,再对照笔记中提问的注意点修改。
初次写感到困难,发现是因为害怕写错或写的不好。
这时不要苛求自己,而要放轻松,不批评不压抑,甚至“抱怨”也没关系,先写出来,自如倾诉,完全吐露后,再来看和分析,对照语姐的“攻略”对这“原始”的内容作修剪。
这个过程在学习新的思维方式的同时,还能帮助自己接纳自己,更了解自己。
3-提出问题后,感觉自己无法解决怎么办?
第一步,看清自己是否存在「自我设限」。
把这些话语写在纸上,换成积极的,写出来,把旧的划掉,再把新的大声念出来。
比如我不可能做到……。——我可以做到。
第二步,进一步扩展思路。有一个技巧是,可以把问题想象成是,一个觉得你很棒的好朋友向你请教的问题。
最后一步,实在没有办法再向高手求助——比如语姐~
4-实践经验
第一,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基本功的运用,避开误区。
然后在使用中可以多多尝试多个工具叠加,这会让我们的视野更全面。
第二,要建立属于自己的问题库和解决方案库,针对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
在每次提问时可以把问题库浏览一遍,从中选取一些问题来回答,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也可以拓宽思路。
方案库还可以成为我们个人的急救手册,碰到相似的问题,可以去过去的经验里找参考;获得新的经验之后,可以将旧的内容更新,让方案能不断优化迭代。
第三,可以定期抽个时间,回顾自己的日常记录和提问回答,对照课程笔记,看是否有经常自己常常犯的小错误,小误区,在今后提问时,对照着,提醒自己改善,这样能帮助我们持续修正偏误,更快地提升。
问题库——文字版
**目的(目标)**
*长期*
理想状态是什么?
怎么量化成阶段目标?
需要达成哪些关键条件?
未来N年内,我希望达到什么状态?
*短期*
现在我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我认为自己做到什么程度,就算解决了?
如果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达成这件事,我希望自己做到什么程度?
**现状(起点)**
我的现实状况有哪些?
这种状况发生过几次?
还有什么人和这事有关,如何相关?
我做过哪些尝试?效果如何?
影响这件事的主要因素有哪几点?
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方案(选项)**
事情已经发生了,我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除了以上这些,我还有哪些可尝试的方案?
假如我有足够的资源,我会进行哪些尝试?
假设眼下这个障碍不存在了,我会做些什么?
我觉得那种好方法也可以借鉴?
我如何克服这个障碍?
我还可以向谁求助?
**意愿**
刚才这些方案里我最想尝试哪个?
我计划今天/本周来做些什么来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