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腾讯突然弹出一条新闻,是关于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犯吴谢宇被抓获的消息,出于好奇,于是我看了很多关于此案的一些报道。
具体消息因为太残忍,我就不在这里介绍了,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我很好奇,一个在所有人眼中的好同学,好学生,好室友,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一个在所有家长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时,他就是家长眼中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他竟然弑母,还是一个北大高材生,这真是让那些羡慕的家长们大跌眼镜了。
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似乎还没有出现”别人家的孩子“,因为那个时候的家长还没有把成绩看得那么重要。
我上学那时候,天还是蓝的,水也是绿的,鸡鸭是没有禽流感的,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好吧,我承认一回忆起童年就觉得那时候很美好。
我们言归正传。
那时候,是没有补习班的,老师在课堂上会倾尽其学,不遗余力。而现在,上补习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要是不上补习班,似乎你家孩子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成绩被家长们尤为重视起来,因为孩子的成绩成了家长炫耀的资本,于是”别人家的孩子“便无处不在了。
当你调皮捣蛋了,父母就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听话多懂事。
当你考试没考好时,父母也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多聪明考了第几名。
当你想休息放松的时候,父母更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努力多用功。
很惭愧,因为我偶尔也会扮演着这样的父母。
总是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给孩子营造了一种充满警惕和敌意的观念,我什么都没“别人家的孩子”好。
长期在父母“比较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心灵上一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只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来,或者隐藏在了内心深处。
也许在家长看来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成长和进步是一种方法,但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伤害。久而久之,她会产生自卑的想法,甚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时候成绩并不是检验孩子是否努力的唯一标准,作为家长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越是压抑孩子,越会让他有反抗心理。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就算成绩再好,学历再高,是所有人心中的别家的孩子,如同新闻中的北大高材生那样,成为了恶魔,我们还会羡慕吗?
曾经我以为每个做父母的愿望都是希望子女们努力学习,出人头地,挣很多钱,光宗耀祖。后来人到中年,自己做了父母才发现,原来我的愿望是:不需要女儿有多大出息,挣多少钱,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平安幸福就行了。
孩子不只是别人家的好,其实我们自己的孩子也很优秀,也很努力,也需要赞美和表扬,要学会让孩子和自己进行比较,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每天睡觉之前问问自己,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更博学一点呢?
想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之前,自己为什么不能先成为别人家的家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