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看完华杉老师的《华与华正道》,他在我心里就是“知行合一”的典范,鉴于此,我每天都会去华杉老师的主页看看他发了什么,以及做了什么。
今天刚好看到华杉老师在微博感慨:
上海机场5月同比客运量下降99.6%。惨呐!各地不解除对上海的隔离政策,上海企业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我更惨!因为华与华是虹桥机场的广告大客户,现在只有0.4%的人看我的广告!本人江湖人称“机场门神”,所有广告投放都围绕飞机和机场,于是就成了重灾户了。
有网友就问他:
请问华老师现在后悔把宝都押在机场广告牌上吗?还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持续投入机场资源?
华杉老师只回复了四个字:一以贯之。
华杉老师是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华与华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一以贯之,看起来稀松平常,但作为一个身负重任的CEO能做出这个决定真的很难,而这更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01
在《华与华正道》中,华杉老师说,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策略多么伟大,而在于一以贯之。
策略不在于一心追求差异化,而在于“善与人同”。人们发家的时候都恨不得抄袭别人,有点钱之后,反而失去了善与人同的能力。成功的关键也不在于策略多么伟大,而在于一以贯之。不能坚持,是因为不能放心。大道体宽,简易明白,很多事不在于不知道,在于做不到。而做不到,就不是真知道。
很多事不在于不知道,在于做不到。
而做不到,就不是真知道。
不能坚持,是因为不能放心,有什么不能放心呢?因为要趋利避害!
那么多人在底下留言,让华老师考虑下不要再在机场砸广告,甚至还有人出来说机场杀熟,知道华杉老师只坚定的在机场投广告,不仅不会打折,还会收取更高的费用。
但华杉老师有自己的原则,他笃信“儒学”,他也一直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所以在他人看来的不知变通,不懂止损,在华杉老师看来,这就是“一以贯之”,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02
面对突如其来的几个月疫情,上海虹桥机场从人满为患到门可罗雀,华杉老师作为广告大户损失惨重。
你说他心痛吗?
肯定心痛,不然也不会专门发一条微博来感慨了。
那么他后悔了吗?
还真没有!
作为“机场门神”,作为“重灾户”,他完全有理由放弃在机场继续投放广告,但他仍然要“一以贯之”。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所以临事决策,总是衡量得失。但是,经验、学识、智慧都有限,判断不能准确,就会贪巧求速,就会走弯路,就会倒退反复。唯有正心术,立正学,走正道,才能一以贯之,勇往直前,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唯有正心术,立正学,走正道,才能一以贯之,勇往直前,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想要活在他人想象之外,他人看不懂,他人看不穿,大巧若拙,唯有走正道,并一以贯之。
03
当初,华杉老师把自己的广告投放战略重点放在上海虹桥机场,必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其中一个最明显,也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主要目标客户人群就常在那里出没。
虽然机场现在还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人流水平,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回归到之前是必然的趋势。
既然早晚会回归到从前,他的目标客户人群依然会在那里出没,他有什么理由选择不持续在那里投入广告呢?
难道就因为一次并不会永久改变虹桥机场人群结构的疫情吗?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常情就必然是对的吗?
看问题还是要看更本质的东西,如果只是浮于表面,就容易因为看不清,看不透,而左右摇摆,内心动摇,不再坚定。
最近有句话让我觉得深受启发,“一个真理的反面,可能是另一个更深刻的真理。”
就像有的企业是以垄断起家,有的企业则是完全向市场开放,有的人不断求变,有的人一以贯之,都会有人活得很好,做就要做到极致,一以贯之。
04
为什么一以贯之这么重要?
就是我的观点、立场、抱负、行为始终不变,任你地球千百转,我该干吗继续干。不能一以贯之,就每年都颠覆、每年都迭代、每年都转换赛道,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飞轮上的仓鼠,忙乎个不停。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又说:“后虽百世可知也。”再往后一百代会怎样也知道,何必一年震撼自己一次?未来就像足球赛,你永远无法预测比赛的输赢,但球是怎么踢的,一直就那样。
外部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如果面对所有变化都力求跟上,都急吼吼的去跟着变化,那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肯定也会把自己累死。
反过来,我们确定了观点、立场、抱负、行为始终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显得愚笨,但我们却能像植物一样,不管风吹雨打,不管沙漠荒野,只管自己的生长,就能真的实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我们四川人现在面对地震的态度,“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秉持这一个核心理念,我们现在再发生地震,很多人也就不跑了。
人生皆如此,瞬息万变,无法预测,与其着急忙慌的变来变去,倒不如以不变应万变,一以贯之。
05
一以贯之为什么难?因为人人都想要揠苗助长。
一以贯之的反义词,则是揠苗助长。一以贯之为什么难,因为人人看见那苗,他都要来拔一把。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大道体宽,无易无难”,伸手就做,抬脚就走。为何不做?为何不走?“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人人看见那苗,他都要来拔一拔。
拔着拔着,这苗就枯萎了。
但如果让这苗在田地里好好生长,虽然长得慢,可它只要能天天吸收天地日月之灵气,总有一日能长成,然后必有收获。
我们有人工作不顺心想要辞职,总有人来说,“千万别辞职,现在行情不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经人一吓,自己也没有“一以贯之”的道,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如果能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道,比如“在这里能不能让我有成长”,那我们在做选择时,坚持贯彻这个理念,也就不会在别人说什么时摇摆不定了。
当然也会有反过来的情况,比如人人都不看好的工作,但却符合自己的“道”,那就一以贯之的持续做下去就好,他们说什么跟我们关系真不大。
06
那怎么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呢?
华杉老师说:放弃顺应外部环境,一心修炼自己的本事。
关键是把握两点:
一是当我改变自己就能多获得利益的时候,我不要那利益。
二是不认为我通过改变自己,就能解决外部环境的困难,有损失就买单,绝不要“把失去的夺回来”。
放弃顺应外部环境,一心修炼自己的本事,一以贯之,始终不变,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活在他人的想象之外。
有损失就买单。
自己有了真本事,去哪儿都能活得好。
世界易变,但我们可以做到,一以贯之,始终不变,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活在他人的想象之外。
任何时候绝不出权宜之计。
决策无非两种,一种是按既定方针办,另一种是趋利避害,权宜之计。
我希望一切按既定方针,求仁得仁。任何时候绝不出权宜之计,则简易洒脱,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不惧。
立场就是立场,观点就是观点,原则就是原则,底线就是底线。总是出结果导向的权宜之计,是一种很糟糕的文化,而大家都习惯了而不自知。
在华与华,一定要扭转这种习惯,除了原则我们一无所有,任何原则一以贯之,绝不出权宜之计。
很喜欢这段话,充满了力量感:立场就是立场,观点就是观点,原则就是原则,底线就是底线。
就像日更,别人说赚不了钱,不如做短视频,但我心里知道,日更切切实实的改变了我,让我成长和收获了很多很多,日更本身就是我的道,要一以贯之。
并且我要做那位爬上水晶山的王子,我坚定的知道山顶将会有我的公主(宝藏),说到就要做到,日日不断,这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世界的承诺。
中途会面临损失,那就买单,我还是不会选择“趋利避害”,我心甘情愿地接受损失,就像华杉老师接受了在机场投广告的损失。
但这只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没必要斤斤计较,重要的是“一以贯之”,持续而又坚定的行动。
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好事,正如也没有百分百的坏事一样,趋利避害,从来就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