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儿子:
今天是冬至,刚视频聊天时候都互相问了,吃了饺子没,知道你和妈妈吃了就觉得挺好。还生怕你们为了减肥,把冬至晚上的这顿饺子给省了,那就有点遗憾了。只是也忘了问你吃的什么馅的了,爸爸吃了韭菜鸡蛋馅儿的,好吃。
民以食为天,吃对于中国人来讲看来真的是特别重要的事儿。重要节日和节气都对应的有不同的食物,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冬至吃饺子,小年吃麻糖,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要吃炒豆,腊八要喝腊八粥……食物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比如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百姓爱戴屈原,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报国无望,抱石投汨罗江,百姓为了不让鱼虾毁坏他的身体,就把饭团投入江中。
今天,我专门查了百度,为啥冬至节要吃饺子。互联网真是好东西,一搜就有。冬至节吃饺子还真有故事,这个跟医圣张仲景有关。东汉末年,张仲景本在长沙做太守,但战乱频发、连年灾害、瘟疫横行,他毅然辞官返乡。走到家乡南阳,他看到百姓面黄肌瘦,饥寒交迫,有的耳朵都冻烂了。就让弟子支起大锅,搭起医棚,把羊肉,药材炖了之后,包成耳朵的样子,分给百姓吃。饺子、肉汤下肚,浑身暖和,祛除寒气。张仲景冬至节舍娇耳的故事后来就流传于世,冬至节吃饺子也成为传统。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从他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他济世救民的宏愿。
好像在李泽厚的《论语今读》里看到这样的话,中国人没有圣经,中国儒家的精神就渗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我认为节日节气这些食物,这些小故事里就有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这些表达生命价值、人生态度、道德理想、境界情操以及勤劳、乐观、坚持不息等等精神的小故事,常常在每年各个节日、节气,在千家万户的饭桌上,一次又一次的讲述。
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的初中生韦一同学,你知道的类似故事、典故,也可以写出来与老爸分享。
特别提醒一下,刚才视频的时候,看你一直打哈欠,休息睡眠很重要,劳逸结合学习效率高。注意合理分配学习、休息、睡眠的时间,把身体、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