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
2003年,白鲟出现在了长江宜宾南溪江段,其巨大的身影及颇有几分远古遗风的外形,无论见到几次都让人心潮澎湃,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现身就已经是它在世间的最后一次。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北京时间2022年7月21日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正式宣布白鲟灭绝了,而长江鲟目前在野外也已经灭绝。而且现有的26种鲟鱼全部都是濒危物种,其中三分之二的鲟鱼已经要面临灭绝的威胁了,它们受到了人类社会扩张的影响十分巨大。
淡水河系对人类相当重要,但河流生态却还在不断地被破坏,鲟鱼作为顶级猎食者,首当其中受到了影响,它们的洄游产卵习性本来没什么问题,目的是让卵在更安全的水域成长,增加生存几率,但因为诸如水坝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它们回不到产卵地,这影响有多致命,无需多言了吧?
每次有动物濒危或者灭绝了,总会有人一拍大腿,那干嘛靠基因克隆技术复活它们?我们把克隆想得太简单了,对灭绝也是如此。
克隆技术并不成熟
克隆并不是有点皮肉软组织之类就能实现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猛犸象,洞狮等等远古生物我们都有其完整的遗体,甚至有的恐龙都能提取到组织,那“侏罗纪公园”不是应该早就建立了吗?
克隆需要考虑三点:一是是否具备母体;二是各个有效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否完整;三是DNA的保质期是否过了。
这些都满足后,需要一个克隆对象的体细胞,将这个细胞的细胞核塞进被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小心培育,促进这个新细胞发育分裂,变成完整的胚胎。
等胚胎发育到合适程度的时候,就得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中,让它怀孕,最终产下想要克隆的对象。
听起来也不是太难?但你有没有发现,就算是克隆,还是免不了“生下来”这个操作?对灭绝了的动物来说,这在目前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操作。也许只能发明万能的机械子宫,或者用血缘很近的动物来作为母体,但反正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是做不到的。
而且DNA是有保质期的,每次过521年DNA的化学链就会断裂一半,那些动辄几百万年的恐龙DNA就算被发现了,其化学链也早就无法解读了。因此经常有营销号说的:“哎呀,发现了吸满恐龙血的琥珀蚊子,恐龙复活指日可待啦!”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近期灭绝的为何不能克隆?
上面说的都是死亡有点久远的情况,那最近才灭绝的动物呢?它们的DNA能用,尸体也完整保留着,按理说可以复活的吧?
那你就别把灭绝想得太简单了。
灭绝不止是死亡,有许多东西都会缺失掉了。即使能够持有灭绝动物的完整基因,但又是在哪里寻找可以生下它们的代孕母体?构成一个生命体的遗传信息可不是一条两条,而是以亿万计。一个生命体的一切,都是被基因控制的,大到其身体,小到它身上某个斑纹的形状,对一些爬行类动物来说,身上的鳞片位置就是认定不同物种的重要定义。
即使最后成功克隆了一只出来,物种的概念可不仅仅是一只,而是一个庞大的种群,是这个种群里每一个个体特征的总和,想要让这种动物的种群真的恢复,还需要克隆不同的个体,克隆一只就难度极大,何况是一群,而且以目前的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普遍存在寿命短,免疫力低下的问题。
后记
人类对任何物种都不可能知根知底,很多物种在被研究透彻之前就消失在地球上了,很多物种的灭绝是真的完全连基因库都缺失的情况下消失了,一些特征的消失根本无从查起,我们直接接受它们已经消亡的事实。
因此,与其想着复活那些灭绝动物,不如多花时间和精力来保护现有的动物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