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看了电影《起跑线》,电影中讲诉了一对印度父母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够上最好的私人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各种折腾,先是买了学区房,而后又因为贫困生的名额而不得不装扮成穷人,在当穷人的过程中,真正的穷人带给他们的感动让他们最终发现教给女儿最重要的不是学校的名誉,而是真正的分享与爱。
电影中有很多搞笑和感人的情节,当希娅姆的儿子没有被私立学校录取时,他问希娅姆:“爸爸,我是不是不幸运啊”,“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他们不要你是他们的损失”,尽管十分伤心,说穷人没有大喜大悲的资格,自己的孩子进不了这个学校但还是挂着笑脸说出祝福的话出钱为皮娅庆祝。希娅姆一家人似乎永远不会把人往坏处想。
为了帮皮娅筹够学费,自己被车撞,选择和车主私了而不去医院,知道拉吉欺骗他之后,本想着去告发,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利,但当皮娅过来和他说话时,他又放弃去告发了,他说:“皮娅也是我的孩子啊”。这么善良的人,他从来不会去伤害别人。
“政府搜刮我们的粮食,建筑商夺走我们的土地,你们还要偷走我们的教育”,这样的现象在印度十分普遍,但在中国也时有发生,印度和中国都是人口过十亿的大国,在印度,他们的人口问题更显得尤为突出,每天的公交车火车上的人都是挂在上面的,因此贫富差距十分明显,而学区房,伪造贫困证明,教育沦为产品,学校崇尚利益的现象更加大了寒门难出贵子,贫穷代代延续的问题,有着良好教学资源的学校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曲解政府本身好的政策,这种现象在中国这个注重人情化的社会也尤其明显,很多人在子女上学的问题上也是各种找关系,希望把子女送到教学资源更好的学校,这是父母盼子成龙的美好期盼,但对于那些家境贫穷,没有关系可托的家庭来说,是不是很不公平呢。他们的孩子,难道就注定上不好的学校吗。
不过,政府现在正在努力缩小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同时也取消了高考时各类竞赛加分的项目,因为那些竞赛,可能不是身处在大城市,在偏远的地区甚至小的县城,那些孩子们更本不了解这些竞赛的规则,也没有人给他们指导,所以,取消额外加分是为了教育的更加公平,这种举措深入人心。
其实,不仅仅是在教育方面,在社会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为了生活,为了活下去,他们忍受着各种冷眼与嘲笑,但是他们甚至连哭都不可以,曾经我见过的一位营业员,每个月只有两千元的工资,然而家中父亲生病瘫痪在床,常年需要服药,母亲也小病不断,基本上每月工资一发下来大半都要寄回家去,然而仍旧远远不够,所以她只能更拼命的去奋斗,去别的地方加班,每当夜深人静她孤身一人躺在地下室拥挤的小屋时,总是忍不住抱住自己埋头哭泣,但她从不允许自己哭超过五分钟,因为老板跟她说过,当面对顾客时,一定要微笑,而她,绝不允许自己顶着哭肿的双眼去面对顾客,因为一旦这样,会扣工资,这样每月寄回家的钱又少一点。所以,你看,当你贫穷时,连哭的权利都没有。
有时候,社会就是这么现实。那些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人可能不会理解身处在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就像在生活的底层呆了一辈子,挣扎了一辈子的人看见那些随随便便就花十几万买一个包的人一样,所处的阶层不同,思想自然不同,贫穷是真的会限制你的想象力的。
虽然贫穷,但不可以没有志气,所谓,人穷志不穷。坚定自己的梦想,或许我们起跑线是不同,但一辈子的时间,谁能肯定你跑的一定会不如别人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