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注:
食:1. 仰求给养。 2. 通蚀,侵蚀消耗。
归:充养;依赖。
壮火、少火:本义是承接前文,指药食气味的纯阳和温和,纯阳大热的为壮火,用之可耗伤人体正气;温和的为少火,用之可滋养人体正气。后引申病理之火为壮火,即亢盛的阳气,生理之火为少火,即温和的阳气。
白话解:
如果把水火分为阴阳,水的性质寒凉,又有润泽和向下流动的特点,属于阴;火的性质炎热,又有向上燃烧的特点,则属于阳。
若把药物和饮食的气味分阴阳,那么没有形质的气属于阳,而有形质的味就属于阴。药物饮食的五味滋养了形体,而形体又仰求元气的充养;药物饮食之气生成人体的阴精,人体的阴精又依赖气化而产生。阴精是依赖药物饮食之气产生的,形体是依赖药物饮食的五味而得到充实和生长的;药物饮食经过气化作用转变为人体的阴精,而人体的元气充养着人的形体。
药物饮食的五味太过,会损伤人的形体,药物饮食之气太过,则耗伤人体的阴精;阴精能化生人体的元气,药物饮食的五味太过又耗伤人体的元气。 阴性沉下,故味出于下窍;阳性升浮,故气出于上窍。味属阴,味厚者为纯阴或阴中之阴,而味薄者为阴中之阳;气属阳,气厚者为纯阳或阳中之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味厚纯阴者则能泻下,味薄阴中之阳者则能通利;气薄阳中之阴者则能宣泄,气厚纯阳者则能生热。气味纯厚热性很大的药物能够使人正气衰弱,气味温和的药物可以使人正气充足。这是因为大热的药物能消耗人体正气,而温和的药物具有补养的作用。
药物和饮食的滋味,可以分为阴阳两类:辛甘之味,辛走气而性散,甘入脾以灌溉四旁,均具有发散的作用,属于阳;酸苦之味,酸主内收,苦主泻下,二者合并又能上涌作吐,下行作泻,均属于阴。阴气偏盛的药物使用过多则伤阳气,阳气偏盛的药物使用过多则伤及人体的阴精。阳性药使用过多则表现为发热,阴性药使用过多表现为身冷。若寒到极点可以出现热的表现,热到极点可以出现寒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