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向风而行》,在剧情中,关于是否招收女飞行员这个问题,三个人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视角,而且都很有说服力。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有趣。
顾南亭是支持招收女飞的。为了说服上级领导同意此事,他做了如下调查:1. 在关于飞行所需的各种专业技术能力上,女飞行员一点都不比男飞行员差,而且往往更好,因为要抵御行业本身的性别歧视;2. 各航空院校女毕业生的各种飞行相关的专业技术能力一点都不比男毕业生差;3. 航空专业,甚至临近专业的女毕业生想当女飞行员的意愿都很高。结合以上各点,顾南亭认为应当招收女飞行员,而且很多同事都很支持顾南亭的结论。
正当顾南亭踌躇满志,认为这份调查报告足以说服领导允许招收女飞行员时,江部长也提供了一份强有力的不支持招收女飞行员的调查报告。他的报告内容是,90%的友航都明确表示不招收女飞行员,而且去年表示招收女飞行员的公司今年大多降低或者取消了此项招收计划。可见,招收女飞行员相比于男飞行员会给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大打折扣,提高公司的经营成本。所以,江部长坚决反对招收女飞行员。此报告一出,大多数人又觉得江部长说得也很有道理,甚至比顾南亭的报告更有说服力,又转而支持不招收女飞行员。
这两种判断虽然截然相反,但是让人觉得都很有道理。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公司最终到底是决定招还是不招女飞行员呢?这又引出了大领导的第三种视角。首先是顾南亭在看到江部长的报告之后,一度心灰意冷。好在在女主的怂恿下,借助一个知名的电视演讲平台,顾南亭将是否应该招收女飞行员这个与女性职业歧视相关的敏感问题抛到了大众的视野之内,引发人们的广泛讨论。顾南亭当然还是一贯地坚持航空公司应当扩大招收女飞行员的比例。经过一波舆论的发酵,最终公司的大领导也看到了顾南亭的演讲,并做出了计划招收女飞行员的决定。他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首先他肯定了江部长为节约公司运营成本的考虑而不招收女飞行员的判断。然后,一转折,他又拔高了格局,认为鹭航公司不仅仅要在运营层面做到行业领先,而且更应当引领整个航空行业朝着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上迈进。为了成为真正的行业引领者,即便增加一点运营成本也在所不惜。这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三种视角,关键是,它看起来是不是也很有道理呢?
关于同一个问题,该剧依托三个角色给出了三种看问题的角度,和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更关键的是,每一种判断,依据各自的视角,都很有道理。这件事是不是很有趣?顾南亭以女性是否胜任飞行员这个角度展开调研和论述,结论是胜任,故而航空公司应当招收女飞行员。江部长从航空公司的角度出发,认为为了节省公司的运营成本,故而不应当招收女飞行员。这两种视角,因为立场不同,得出相反的结论,在一般人看来确实是十分合理的。问题是,大领导和江部长的立场可是一致的呀,但他们居然也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的差异在于一个只注重成本,另一个不仅注重成本,还关心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这应该算是认知格局的差异带来的判断的差异吧?
这个故事,一方面表明,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是多么重要,它们会直接导致迥异的结论。现实情况是,立场的差别往往很难调和。而格局的差别只怕更难弥补。试想一下,如果是和江部长同级的人说出大领导这么一番“高论”,那江部长还会买账吗?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主要是职别的高低在主导最终的决策,而并非那“更高明”的认知格局。因为,如果真是认知格局的差别,那么低格局的人又怎么可能立马能够理解高格局的见识呢?更何况,所谓的“高格局”是否真的就“更高”呢?有什么判断的依据呢?所以,当两个人在认识上无法彼此说服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行动(至于按照谁的意志来行动,那就只能看两个人谁更有控制权了),让行动的结果来做最终的裁判。这种时候,多说一句,都显得那么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