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第二序改变

关于第二序的测试

  关于一个由9个黑点组成的正方形图案(大多数人一眼看过去,应该和我一样在脑海中自动化将9个黑点自然连接组成一个正方形,而非只看成是9个黑点)。要求是要让人笔不离纸地以4条直线将之连接起来。由于受第一眼印象的影响,所以大多数人会自动为自己或黑点设限(即以黑点形成的正方形为界线,解决方案被限制在了原本并不存在的方框内)。所以,即使绞尽脑汁也无法完成。然,如果还原原本的9个黑点,那么连接它们的直线可以在此平面上恣意伸展,那么不只4条线可以,3条线也OK。这就是第二序改变的核心,跳出原来的“框架”、“思维”,打开所有的可能性与想象的空间。第二序改变的难在于能够意识到对问题的解决被无形中限制在了某个框架内。其实,也有一个简单有笨拙的办法,就是在尝试了所有能够想到的方法后,问题依然存在时,即陷困在无解之中时,不妨想想是否思路被限制在了一个狭窄的范围。就如答案始终围绕在9个黑点形成的正方形内,而非整个面。举个日常生活常见例子,孩子休学在家,且作息不规律,不仅黑白颠倒的玩手机打游戏,且一日三餐只吃一餐,甚至两日一餐。家长非常着急、担心、焦虑,想了很多办法,就是不见效(即孩子不能回到学校或不能正常学习-去补习班、请一对一家教、在家自学等),非常受挫、沮丧、无力。即使后来,放弃让孩子回到学校,接纳、允许孩子光明正大地玩手机,或者去学孩子相关的兴趣爱好的培训班,条件是孩子的生活习惯要规律,身体健康。然,孩子依然还是黑白颠倒、依然偷偷摸摸玩手机、依然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教育却没有行动。在我看来,父母虽然一再地后退,但始终围绕这改变孩子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够按照父母的期待执行,不论是回到学习上,还是身体健康上。如果按照第二序改变的规则来,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后,真正做到尊重、相信、接纳、允许孩子做自己,给孩子一段时间思考、规划、践行自己想法的机会,唯有孩子真正体验到“不可以”再这样了,她才会回到“正轨”上。或者父母去玩孩子玩的游戏,去体验游戏带给自己了什么,然后,与孩子探讨游戏里的正向力量。看看通过共同的感受与经验,能否在行动中让孩子发生父母想要的改变。或者,孩子晚上玩,你陪着他也晚上玩,看看会发生什么?看似疯狂,不合乎常规,但,不试试怎么知道有没有效果呢?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3052天,2025.10.0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