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61-《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五卷-02
范雎的故事(上)
魏国人范雎随从中大夫(国君身边亲近的顾问之臣)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私下赠给他黄金和酒食。
须贾误会范雎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便向魏国国相魏齐告发。魏齐十分震怒,鞭打范雎,打断了肋骨,打脱了牙齿。
范雎只好装死,被卷进竹席,抛到厕所。魏齐还让醉酒的宾客向他身上撒尿,以警示后人,不得妄言。
范雎悄悄对看守说:“你放出我,我必有重谢!”
于是,看守去请示把席中死人扔掉。魏齐正喝醉了,便说:“可以。”范雎得以脱身。
事后,魏齐后悔,又派人去搜查范雎。魏国人郑安平把范雎藏匿起来,改名换姓叫张禄。
秦国谒(ye)者(国君近侍,负责传达和信息沟通)王稽出使魏国,范雎深夜前去求见。
王稽把他装入使车,带回秦国,推荐给秦王。
秦王决定在离宫召见范雎。范雎假装不识道路走入宫中巷道。秦王乘舆前来,宦官怒声驱赶范雎道:“大王来了!”
范雎故意胡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王太后和穰侯而已!”
秦王听见了,屏退左右,下跪请求说:“先生请指教!”
范雎只是说:“哪里哪里。”如此三次。
秦王又说:“先生是不愿意赐教吗?”
范雎才说:“我哪里敢呢?我只是一个流亡在外的人,和大王没有什么交往,想纠正您的事情都关乎您的骨肉亲人,我即使愿意一效愚忠,却还不知道大王的心意,所以大王问我三次,我都不敢回答。
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出我的意见,明天就有可能处死,但我还是想说。死,人人都无法避免,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有所裨益,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只怕我被处死后,天下的贤士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杜口裹足】,不再投奔秦国了。”
秦王再次下跪:“先生这是说得什么话!,上天认为我混沌,所以让我见到先生。无论事情大小,上及王太后,下至大臣,希望您都能一一指教,请不要怀疑我的真心!”
于是范雎下拜,秦王急忙回拜。范雎说道:“以秦国的强大,对付各国,好比猛犬追跛脚兔。而秦国却坐守关外十五年,不敢派兵出击崤山以东,这是穰侯魏冉没有尽忠谋划。但是大王您的战略也有失误。”
秦王跪着说:“我想知道错在何处。”左右有不少随从偷听。
范雎不敢提及内政,便先说外事,以观察秦王的兴趣。
他建议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策略,不要越过其他国家去打别的国家,隔得太远,打胜了,土地也得不到手。不如就近打,家门口打,一寸一寸土地扩张。
“远交近攻”策略得到秦王认可,于是以范雎为客卿,与他商议军事。
感思:魏国和秦国还真有渊源,商鞅之后,又给秦国送来名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著名策略,教给秦王,帮秦王夺回实权。
这个时候的秦王姿态也真是放的低,一再对范雎下跪,只能说实力决定了他的姿态,这个时候的秦王如范雎所说: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
这个太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芈八子。
范雎像孙膑一样死里逃生,牛人都相似,临危不乱,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表达能力,能有落脚的地方,最后东山再起。
对没有打过交道的秦王,范雎也做了充分准备,先是假装迷路,冲撞秦王车舆,让秦王听见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刺激秦王,试探反应。
然后表明心迹,话也说得滴水不漏:我不怕死,我怕你杀了我,没人再敢对你说真话,没人再来投奔你,杜口裹足。
显得处处为秦王考虑,丹心可鉴。
最重要的,范雎确实有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