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3.22-管仲之器小哉
1【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2【注释】
⑴ 管仲——春秋时齐国人,名夷吾,做了齐桓公的宰相,使他称霸诸侯。
⑵ 三归——三处家馆
(3)摄——兼职。
⑷树塞门——树,动词,树立。塞门,古代的屏风照壁。
⑸好——四声,友好。
⑹反坫——diàn,用以放置器物的设备,古代用土筑成的,形似土堆。现代指分食时,每个人前面的小桌子。
⑺而——假设连词,假如,假若。
3【译文】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狭小得很呀!”
有人便问:“他是不是很节俭呢?”
孔子道:“管仲有三处家,各家各项职事,都设有专人从不兼差,如何能说是节俭呢?”
那人又问:“那末,他懂得礼节么?”
孔子又道:
“国君宫殿门前,立了一个塞门;管氏也立了个塞门;
国君设宴招待外国的君主,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氏也有这样的设备。
假若说他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
4【解读】
❤️管仲器量小,奢侈浪费,有不知礼,但不妨碍他做宰相很称职。也就是做大事不拘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