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起学习九型的3号说:“明白了三个副型(自保、社交、一对一)的原理之后,我知道我缺社交。看见社交的人善于整合资源,心生羡慕。回家后我就一直努力,想要做到三个副型平衡发展。刚刚觉察,自己渴望平衡的背后是想要拿到三个副型的所有好处。”
一瞬间打醒了我!
因为我也怀揣着同样的痴念。3号的模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总想好处占尽。
还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总是觉得更好的东西在远处,总是想方设法要去够着,其实就是觉得自己所拥有的还不够全、不够好。而事实是,世上本没有最好!就像裴导说的,三个副型如果平均了,会左右为难,因为不知道要满足哪一个。平衡有平衡的苦恼。
总是看不穿,这一场徒劳。
曾国藩说“君子求缺”。我以前以为是月满则亏的意思,走到顶峰就只能往下掉。而有了之前那番感悟,我才明白,人生而有缺,也生而有长,与其费力补缺,不如发挥所长。
可我们太习惯“求全”。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我们要做全才,人格模式也要追求面面俱到。
1号要事事完美不犯错;
2号要每个人都需要我;
3号要全方位的优秀;
4号追寻完美的意境;
5号要全知;
6号要无死角的安全;
7号要获得全部的体验;
8号要完整的地盘,不容侵犯;
9号要内外世界一片和谐。
我们都在某些方面容忍不了瑕疵,结果越是忍不了,越是看到更多瑕疵,吸引更多瑕疵。
追求面面俱到的优秀,只会面面俱到地平庸。完美是一种幻觉。
兵法讲虚实,经济学讲比较优势,领导力讲用人之长,原来各个学科都是相通的,只是换了不同的学术语言表达同一个观点:人也好,资源也罢,最有效率的是要把优势发挥到极致,那些缺着的,自然有其他人/资源的长处来补。
以前看梁漱溟的回忆录,说学佛就是追求“自性圆满”,原来我从不曾理解这四个字,一直在外求。
先有自己,才有世界。于我而言,是我太过适应这个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