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初讲历史故事——走进博物馆

       最近,央视推出一档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全国九大博物馆集结,并且都拿出了自己的镇馆之宝,其中,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国宝就是乍原石鼓。



寒假参观故宫拍摄的乍原石鼓。这是我第四次来到故宫,这一次就是为了石鼓而来的。

       石鼓有“中华第一古物”的美誉,它是先秦时代的文物,一共有十面,乍原石鼓只是其中的一面。每一面石鼓上都刻有一首四言诗,讲的是一位君主出行、打猎的故事。但究竟是哪一位君主呢?一直没有定论。根据故宫博物院的说法是秦献公,我们就来讲一讲秦献公的小故事。秦献公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君主,他的一大功绩就是废除了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非常残酷的,君主或者有钱有势的人死后,用活人来陪葬,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死后就用了177个人陪葬,其中还包括子车氏的三位勇士。《诗经》里有一首《黄鸟》就是追悼这三位勇士的,人们悲伤地唱道:“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彼苍者天,歼我良人!”而秦献公废除了这一制度,改用陶俑陪葬,这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电视剧《大秦帝国》秦献公

        接下来我们讲讲石鼓的身世。石鼓的身世真可谓是颠沛流离,一波三折。公元627年,这十面石鼓在陈仓被一个牧羊老人发现,一百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下令把石鼓迁到自己躲避战火的雍城,可是没过多久,叛军就打到了这里,唐肃宗只好下令把它们掩埋起来,两年之后,安史之乱平息了才将其挖出。

      石鼓并没有结束它们的流浪史,在唐朝末年,十面石鼓再次流落民间。到了宋朝的宋仁宗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找到了其中的九面石鼓,而没有找到的这一面就是乍原石鼓。直到1052年,乍原石鼓才在一个屠夫家中找到,而这时的乍原石鼓已经被凿了一个大洞作为舂米的器具,不像一面鼓,反而像一个大碗了。

      后来,随着靖康之变,石鼓又流落到了金国,公元1234年,金国灭亡,蒙古军队中的一名官员发现了这些石鼓,将它们运送到了北京,此后,元、明、清三代,它们都没有离开过北京。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石鼓再次“上路”,《国家宝藏》已经讲过了故宫的卫士们怎样保护它们的感人故事了。

      石鼓被称为“中华第一古物”,当然有不少的粉丝,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为石鼓写过诗赋,唐代大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写过一首《石鼓歌》,元代诗人揭傒斯也写过一首《石鼓诗》:“孔庙颓墙下,周宣石鼓眠。……野老偷为臼,居人打卖钱。有形终易尽,流落漫堪怜。”最“疯狂”的粉丝还是喜欢咣咣盖大章的乾隆皇帝,别人都只是写诗或文章而已,他倒好,不但让人复制了十面放在孔庙,原物放在他自己的家紫禁城里,他还写了一篇《再题石鼓》,命人刻在了乍原石鼓的横截面上。现在的文物要防火防盗防国博,那个时候的文物应该是防火防盗防乾隆吧!对于这样的脑残粉,我们持保留意见,乾隆爷,求放过!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被怼的乾隆

      《国家宝藏》里有一句著名的话“让国宝活起来”,其实,如果你走进博物馆,去了解国宝背后的故事,你会感到国宝就是活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秦得百里奚 没读过前面历史的人可以左转(【老秦人的故事】9、秦之霸业)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元年,因为茅津被...
    枫离秋阅读 4,606评论 0 0
  • 感动《西口情》作词冷恒 好歌词分享! 走西口的眼泪 流不尽祖辈的柔情 黄土坡驼铃传来的时候 口外的哥哥 牵挂着故乡...
    北寿寺阅读 5,245评论 0 2
  • 中国人常说“以和为贵”,因此可能会有以下情况: 去饭店菜里吃到虫子。算了吧,他们厨师一天要洗那么多菜,一定是有疏忽...
    四月天正好阅读 2,286评论 0 1
  • 主题一: 当我想起我代班的时候帮同事解决客诉时,面对顾客的指责,我感到很愤怒,我看重尊重和理解,我表达了对对方处境...
    凡越阅读 4,183评论 0 1
  • 在班里学霸曹老师的推荐下,给冬宝报名了学而思的语文与七大能力,从开始将信将疑觉得这样逼孩子学习太功利,到第一次带着...
    ericacamao阅读 4,4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