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芭芭拉奥克利的《学习之道》,让我不由回忆起自己的高中,如果那时接触这本书,也许我的数学就不会仅仅是及格了。记得那时,怎么也记不住公式,却对代数的难题很有感觉,时而小有突破,但只是偶尔,于是这么多年,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数学低能儿。甚至还把这一点灌输给儿子,幸好我还没有铸成大错就读到了这本书。虽然,我不会再去尝试数学,但读了此书确实让我对学习明白了不少。
其一、学习要专注与分散相结合。
芭芭拉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间隔式的,如果长期专注,思维定势就会阻挠大脑生成新的想法。所以,最好是在专注学习一段时间后,转移一下注意力,哪怕是休息一下也很好。作者推荐番茄时间法,即专注25分钟,间隔10分钟再开始。可以下载专门的APP哦!
这是大脑学习的规律,我们在学校中不也是如此吗?45分钟一节课,休息10分钟,主科与副科交错学习。可是,在我上学的时候,为什么这样科学的用脑方式依然学不会,我想这一定和自己的动机有关。那时候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该专注的时候不专注,该分散的时候过于分散,基本的工具没有掌握,怎么可能学得好呢?
所以,好的方法重要,但主观的心更重要啊!
其二、马上行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症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作业不写,我有拖延症;工作没完成,都是拖延症的错;碗盘堆如山,等会再说吧。一时间大家都有拖延症,仿佛成了流行感冒,不得一回就赶不上时髦一般。可是,拖延症真的只是说说而已吗?芭芭拉举了一个食用砒霜的例子来类比拖延症,她认为少量的砒霜虽然一时不会致命,但长期服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拖延症也是如此。什么事情都拖到最后期限完成,会让人产生短暂的虚荣感,觉得自己很行,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了这么大的任务,其实我很行,于是下一次继续拖延,直到不能自控。
读到这里心有戚戚焉,35岁以后,随着体重的增加,我发现自己对自己越来越纵容,无论是什么事都要拖到最后,直到完不成任务,陷入痛苦的深渊。我开始坚持写作,其实因为想要振作,人生真的不能这样下去了。
所以我学会了列清单,把近期应该完成的任务写下来,然后完成一项划掉一项。芭芭拉还指出,可以把大任务细化成几个步骤,这样做起来更有成就感。
总之一句话,遇到事,马上去做就是了!
其三,坚持,让普通人不比天才差。
芭芭拉的这个观点最近在很多书中看到,《异类》啦,《刻意练习》啦。其实,我原来一直认为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读了《学习之道》我知道了这种差别,不只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后天的时间管理、学习技巧、还有坚持。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牛,可怕的是比你牛的人还在努力。也许这就是对毅力的诠释吧。芭芭拉认为越努力越幸运,诚然如是。这样的观点是不是让你燃起了奋斗的火花,那就加油吧!
就说到这里吧,当然还有很多,自己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