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擀面匠。从事擀面事业十年有余。
我讨厌擀面条,可是又不得不做面条。老爸老妈是资深擀面匠。他们每天都要吃一顿鲜面条(早上自制的水面条)。因为这个小城一半左右的早餐店面条几乎由我们供给,所以每天吃一顿面条是为了确保面条质量。
老爸对面条质量要求很严格,只要不合格的通通毁掉。他说,质量是我们立身市场的法宝。如果质量不好,宁愿不卖,也不能自毁清白。这么着,每天一顿吃面条雷打不动。于是早餐吃面条就成了我们的家规。凭着这股信念,我们成了远近闻名的面条专业户,每天的产量供不应求。
其实,我真的很讨厌做面条。可是没有办法,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几姐弟的读书开支,统统来源于它。也就是,为了生存,我们过着逼不得已的生活。
十余年来,我们与面条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除了面条,我们最喜欢的是面条的爸爸——面粉。
面条铺开在菜市场,每天人潮汹涌,挤得水泄不通。每次面粉快用完了,老妈就会犯愁。因为把面粉运进菜市场实在很困难。面粉老板也犯愁。于是老爸下命令,搬运工下货(面粉)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跟着一起搬运。这样不仅减少拥堵的时间,还减轻搬运工的负担,岂不两全其美!这样每次面粉老板接到电话,都很欢快,即刻便送来面粉。于是我们几姐弟噼里啪啦一通,抢了搬运工的饭碗。
只是搬完后,我们全变成面粉人,由外到内,从上到下,一片雪白。老爸说,多干点活锻炼自己。
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加工面条、销售面条、运送面条。一天十二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是在加工房里度过的,吃饭也在里面胡乱凑合。记得一次刚搬完面粉,累得吃不下饭。端着碗坐在面粉旁边,竟然睡着了。醒来后碗还在手里端着,饭菜却凉了。
早些时候,做面条是很麻烦的。首先要将小麦剥去外壳即麦麸,经粉碎机打磨成粉状即面粉。接着将面粉和水一起搅匀,通常情况下必须用手反复搓揉,直到水分子完全渗进面粉。然后经搅拌机搅拌成颗粒状,再经滚筒全力挤压,制成块状。最后一道工序,经面刀之口剪成面条。
所以在农村能吃上一顿面条,那真是太不容易了。那时候磨坊对小孩来说实在太神奇了。它里面竟然有那么多庞然大物(各类机器),而它们竟能做出如此好吃的面条。甚至,当庞然大物响起的时候,孩子的心情也会莫名振奋起来。
现在,科技进步,压面机经多次改造,做面条已不再复杂。但还是很辛苦。
我们对磨坊已不复当年孩童时代的心境,甚至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无奈。
每天夜里三点,当所有人都沉睡于梦乡时,我们早已穿过寂静的城市,在冰冷的磨坊里开启新一天的劳动了。
未完,后续……
(好累呀,老实说,两只眼睛已经打架很久了,做面条的黄金岁月,差点磨光了我所有的力气。小人物活得很辛苦,很辛苦!明天还要早起,不知道自己都写了啥,啊呀,我想闭眼了。做面条的日子满含热泪啊!明天还要奋战,晚安!亲爱的!)
365极限挑战营 第07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