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意见相左的次数往往高于达成一致的时候。
这些人与你的感情亲疏不同,与你的社会地位不等,我们会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判断当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怎样与对方交流。
面对有一些人我们会顾忌对方的地位,例如你的上层领导,我们会自然克制自己的态度和语气,即便提出反对意见也会考虑对方的心情和接受程度。
反倒是面对自己的亲人、恋人、朋友,我们往往会不顾忌对方心情直接开始吵架。有人说正因为亲密,所以才毫不掩饰。那么,你最亲密的人就活该承受这些痛苦吗?
每一次吵架都是对感情和信任的致命损耗。
虽然有时候未免错的是你,但是你理直气壮地指责对方,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样的胜利,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恋人之间的争吵,没有谁是赢家。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损耗感情,而不进行修复。这段感情终将离你而去。
你可能也遇到过以下这种情况:
你的恋人说想要趁着假期和你去某个城市游玩,但是迟迟定不下来目的地,于是要求你来决定。你选择了你认为两人都能玩得舒心的地点,然而路上由于种种问题玩得并不开心。于是开始抱怨都是你选的地点不好,早知道就不应该听你的。
我为了这次旅行,精心策划了旅游的路线,找景点定酒店,虽然过程中确实有疏忽有失误,但是飞机误机这种事情我也不想发生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为这次旅行付出那么多辛苦,换来的却只是无尽的抱怨?
我恨不得化身一条喷火龙现在就开始对着ta喷火!
如果此时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你面前可能就会摆着这样一个选项:
『宣泄愤怒』
当我们的情绪超过了我们的理智,我们的大脑就容易被极端情绪所控制,说出很多“不过脑子”的话。我们把对方看做自己的敌人,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摧毁ta。
愤怒的来源是我们未满足的需求,然而愤怒又促使我们去惩罚对方,而不是向对方提出自己的需求。这就是愤怒的矛盾所在。
因此在情绪宣泄的过程中,我们缺乏逻辑,理智有限,说的话往往是夸大的自我感受。
并且会倾向于向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对对方的人格进行诋毁,而不是针对事情本身。
“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就这种态度?你这个人有什么问题?”
“就会抱怨这抱怨那,那你倒是自己上啊?”
这样做对于双方的关系无疑是毁灭性的灾难。即便事情过去,这段不美好的回忆也会变成一颗地雷,埋在你们二人之间,一旦你们之间再次爆发争执,产生的火星就会迅速引爆这颗炸弹。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单纯宣泄愤怒,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破坏双方的感情。
如果你成功抑制了自己最初的怒火,那么你可能要开始小心第二个坑了:
『指责对方』
当我们面对冲突时,指责他人不仅可以获得情绪的宣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事实。每一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重新解读事件,将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自己仿佛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无罪的”人。
此时我们似乎站到了道德的制高点,企图通过让对方感到惭愧而乖乖认错。
然而很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往往不会发生。
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机制都不会允许对方片面的指责。ta们的第一反应一定不会是认错,而是愤怒和反击。
指责的本质是一种语言暴力。接受指责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受到攻击,因此也会产生攻击心理。
如果交流变成了互相指责,互相攻击,那么永远走不到解决问题的那一步。
如果你认识到了指责对于解决问题无益,克制住了自己即将脱口而出的指责话语,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尝试开启高效沟通的第一步:
『明确自身需求』
我们总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初衷,行吵架宣泄情绪之实,冲上头的情绪会让我们迷失初衷,我们本不是为了互相伤害才开启沟通的。
当我们成功抑制了自己的情绪,我们就要朝着解决问题的目标进发。首先需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和对方沟通?
一般来说,沟通是为了表达自身的需求,让对方理解自己,满足自己,同时也理解和满足对方。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明确自己的需求。
让我们回到这个场景,我为这次难得的旅行付出了时间、物力、财力,收获到的却是抱怨。这让我觉得委屈。
尽管客观来说,这次旅行确实没有非常开心:
定的旅店并没有图片中那么漂亮和干净;没想到山上景点有那么多游客,又遇上坏天气,无法搭乘公共交通也没有提前租车,只好被坑钱坐了黑车下山;回家的时候,还遇到飞机晚点,回家没有睡了几个小时就只好匆忙起床上班……
但是这些并不完全都是我的原因,我想要的只是对方的体谅和宽慰。
如果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需要上,就会总是想到是因为对方的错才导致自己生气,问题自然不会走向解决。
你可以试着这样表达自己:
我知道你因为这次旅行没有达到理想而感到失落和不愉快,但是我也是一样的。你工作比较忙,我主动担负了制定旅行计划的工作,是因为我想让你轻松一些。
为了能让我们两个都感到愉快,我将你喜欢的自然景观和我喜欢的人文景观都加进了旅行线路。我为旅行付出了这么多,体验仍然不好,更感到失落的人是我。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这次旅行成为我们之间又一次美好的回忆。你可知道当你生气和抱怨的时候,我有多难过?
我不是硬要你说这是一次好的旅行,我承认这其中有我的失误。我只是希望你理解我的付出和情绪,很多意外也不是我希望的。
你向对方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让ta代入了你的立场和情绪。这样ta会可以开始理解你,体谅你,想要满足你的需求。
这时候,你可以更近一步,让对方彻底进入沟通状态:
『理解对方的情绪和需求』
当我们静下心来去了解对方想要什么,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情绪状态。你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专注于发泄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需要和对方的需要上时,我们会从当前的情绪状态中抽离,进入体会和分析的状态中。
ta已经连续单休工作相当一段时间了,前一段一直忙项目不敢休假,所以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假期。
ta知道自己明明很擅长制定旅行计划,但是因为工作没有空闲只好把安排行程的任务交给了之前没有做过的我,ta内心应该也是会担心的吧。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自己也有一些责任和苦衷,有些意外更是无法避免,然而旅行体验不好ta心理也是难以平衡,找不到出气口,才会转而把气撒到我身上。但其实ta也不是真的想要怪我的吧。
这样想过之后,你还会生 ta的气吗?是不是觉得能够静下心来,开始好好交流呢?
你把上述这些想法说给ta听,不管ta是否确实是这样想的,只要是相爱的人,都会觉得你是体谅ta,为ta考虑的。
ta会因你的体谅和温柔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真正爱你的人会后悔自己刚才的情绪爆发,更会内疚没有考虑你的心情你的辛劳。这样的心境变化会促使ta们改变自己未来的行动。
这难道不正是你所期望的吗?
我们需要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因为当对方正在气头上的时候,是无法理解我们的需求的。
我们在沟通时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情绪压过理智。结果就是你和对方都疯狂宣泄情绪,问题得不到解决,你们因为对方的行为,都变得更加生气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沟通需要避免的2个雷区
1) 宣泄愤怒
2) 指责对方
如何沟通能让自己不生气又能让对方不生气?
静下心来好好沟通的2个法则
1) 明确自身需求
2)理解对方的情绪和需求
学会这些小技巧,你也会成为一个让自己和对方都不生气,就可以和平解决问题的人。
我们深爱身边的人,往往也伤他们最深。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对方的情绪,停止无休止的感情消耗,对身边的人好一点。
感情的事情没有一帆风顺,恋人之间的沟通往往也不是读到几个技巧就马上就能学以致用,而是需要思维的转变,和不断地练习。
— END —
如果你对内心探索感兴趣
如果你也渴望自我蜕变
欢迎下载情说APP,与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