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而今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古往今来,社会保障一直是民生之安,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福祉,而其中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病有所医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方式,保障了人民最基本的生命权益。我国在医疗保障方面任重道远,目前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医患矛盾尖锐化等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一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改进和完善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医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维护药品价格体系,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价格监督机制;落实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二是探索医联体等资源共享模式。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定向培训和专家到医联体单位坐诊,进行业务讲座、技术指导培训,帮助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提高诊疗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模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是建设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医务工作者安心、放心、舒心、专心地同事工作;解决“医闹”乱象,保护医护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合理的医护人员薪资增长体系,增强行业吸引力;制定有利于医学专业学生稳定就业的政策。
《礼记·乡饮酒义》一书记载“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人孝弟;民人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随着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老有所养是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党和国家应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加大对于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着力提高人口素质,以更好地优化人口结构,防止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另外人口结构变迁和“未富先老”的现状也使得我们需要改变先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来提高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不断鼓励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以更好地实现“边老边富”。在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上,我国仍需健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加强对养老保障的投入,通过提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障金等方式进行政策上倾斜,重点帮扶弱势群体,让养老保障体系落到实处;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探索新型养老模式,与多种资源联通,互相借力,共同打造创新思维的中国式、一站式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在成功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进程中,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要坚持和发展,不断总结,不断前进。“十四五”时期,需继续努力实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全体人民提供生活和生产的基础性保障,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