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在直播连线中倾诉孩子吐槽学校的各种不是,比如班主任可厉害,学校饭不好吃,睡不好,上课时间长 ,作业多,压力大,没朋友等等。
如果孩子给您说这些,作为家长你应该怎么说?
首先,我们要很庆幸孩子能主动和我们谈这些事,说明我们为孩子的关系不错,孩子还愿意给我们说出他的各种悲喜。特别是青春期及以上的孩子,家长要珍惜孩子与你说话的机会,让孩子的语言量超过我们的语言了。
其次,我们不用特别关注,家长有时候就是特别在意孩子,孩子的一句话,一件事 ,一次成绩都会被家长无限放大。
孩子受委屈了,家长觉得不得了了,莫名的心疼孩子;孩子考砸了家长就受不了了,考不上大学咋弄……,其实很多事情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经历而已,它会过去的。
如果你真的对孩子的某一件事,比如孩子受委屈了,你比他还难受,那一定是你自己的事情,觉察一下自己,区分开自己与孩子的课题,谁痛苦是谁的事,谁需要学习成长与改变。别把自己的焦虑、担心和恐惧转嫁给孩子。
第三,家长不要武断的猜测孩子的意思。比如:也许孩子只是想晚一会儿写作业,你非要说他就是贪玩不想写作业,那他还就真不写了。
孩子一说作业多,你就认为他不想学习了;一说学校不好老师不好,你就认为他不想上学了;孩子一说考试成绩没考好,你就认为他没好好学习……,您总是在想当然,在自作聪明,在自以为是。其实有时候孩子还真不是这意思,被你无端的诬陷,孩子会想“那你说我不想不好好学习了,我就不好好学习。你说我不想上学了,我就不想上学了。”你怎么办?
其实我想举个例子,我们作为成年人,我们吐槽不吐槽自己的工作,你一吐槽就辞职了吗?第二天不还是意气风发的正常上班吗?这仅仅是发泄不良情绪的方式而已。
你吐槽不吐槽自己的老公?甚至一提起老公,你一大堆的抱怨:家务活不干,孩子不管,工作不好,收入不高,脾气倒大……,那你离婚了吗?你也不只是说说而已嘛。
同理:抱怨工作不代表辞职,抱怨老公不代表离婚,孩子抱怨学校不代表不上学,我们还不允许人家说说吗?家长有时候的思维就可奇怪,“只许周公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孩子也不是神,他是一个人,教育要立足于人性,每个人的感受都值得被尊重、被表达。
第四、做孩子情绪的垃圾桶,给孩子情绪一个出口。
我们试想一下,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或者是换了一个新的老师。他心理上有不适应,有情绪,这是不是正常的。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需要一个出口,当孩子心里不舒服时选择和家长聊,说明我们和孩子关系不错,此时我们就做孩子的垃圾桶。
孩子在学校不舒服是真的,聪明的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感受,关心孩子这个人,引导孩子说啊说啊,不主动去猜测孩子的意思,让孩子在自己的情绪里多待一会儿,我们才可以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也可以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一个更加清晰的梳理,说着说着他可能把自己说明白了。
经过了纠结,难受,痛苦,选择,孩子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别说现在学生包括以后长大成人工作,他都要自己去经历一些事情,自己去梳理内心,去作出选择和行动。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是一场痛苦的蜕变,更是一场胜利的蜕变。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成长就变成了一件让人充满着挑战和无限自豪的事。他可以和自己的不舒服和平共处,接纳痛苦,通过具体的问题体验纠结和痛苦,然后才能一天天长大。
写在最后,培养一个愿意和你说真话的孩子比培养一个听你话的孩子更重要,培养一个心疼你的孩子比培养一个成绩好的孩子更重要。
今日读书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摘抄下来:人生只有一种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感觉活了一生。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全力做自己的工作,持续做发自内心的爱好,并自得其乐。
20210922叶雪白每日一省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