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信订阅号中是不是躺着许多公众号?你的多个公众号每天更新的内容是不是有好多来不及阅读?你的收藏里是不是也有不少已经收藏但没有读的文章?又或者是你读过了不计其数的文章,但却怎么想也想不起不起文章的内容?
的确,网络时代的快节奏、碎片式阅读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信息、资讯的获取,满足了我们对于新鲜信息的渴求。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各样的信息、文章如潮水般扑面而来,鱼龙混杂,增加了我们甄别优秀作品的难度,加之我们害怕错失有用资讯的贪婪心理,使得碎片式阅读的坏处日渐凸显。
其中之一表现在:为什么我们每天看了那么多的文章、信息,到头来脑海中却所剩无几?
快餐文化深刻影响了大众的心理,变得急切、浮躁、功利。从接受者这方面来说,当我们在加公众号时大概是抱着“对自己有用”、“越多越好”的迫切心理,在不加任何考虑的前提下把各种各样的微信公众号,比如广告、美食、旅游、保健、养生、成功学、心理学等等全都加了一遍。
不可否认,这时的心态是浮躁的、贪婪的、迫切的、盲目的,希望从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获取资讯,显然没有比较客观的甄别什么样的更合适自己,先全部加上再说。
因此,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会认认真真地读文章,但是随着公众号越来越多,更新文章越来越多,我们就会浏览地越来越快,甚至有些公众号更新的好文章反而被淹没在公众号海洋中,发现不了,便不再打开。
而这种行为会明显地削弱人的定力和耐心,因为我们关注的是多而不是精,我们是在快速浏览十篇文章,而不是在精读一篇文章。
越来越多的资讯被吸收眼底,却没有到达内心。当我们真正的想读一本书、一篇好文章的时候,便难以静下心来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不但碎片式文章读后容易忘掉,而且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塑造。
不可否认,很多碎片式的文章具有鲜明的观点,给人以启发和力量,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只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其思想性和趣味性大大降低。
更多的表现为欲望与野心,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为了稿费而发文章,并没有过多考虑文章的水平与质量。
运营者出于市场及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文章的时候也是更倾向去适合大众欢迎度的文章。
于是,大众在读这类文章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消遣、娱乐,而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类丝毫不会引起自发的思考和改变、没有给予心灵触动的文章上面,读过之后怎么会有印象呢?
我们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了许多没有营养和价值的碎片式阅读中而不自知。这种行为造成的结果恰恰是把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时间给浪费掉了,这时多么得不偿失的行为啊。
碎片式阅读跟读经典、名著之差别在哪呢?质量好的碎片式的文章,或从独特视角给人启发,或通过经验历练给人动力又或者通过熟练优美的描述给人美感,具备一定的阅读价值。
但我仍然认为这种力量是短暂的,倘若这种碎片式文章的累积到达一定程度,会必然出现疲惫厌倦之感,类似于饱和状态,也就不再容易记住它的内容与思想。
因为它是一种片段式的、快速的获取、叠加、积累,其中不乏读者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甚至于是一种强制性的吸收,缺少了循序渐进、平和舒缓的消化过程,缺乏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而经典、名著则不同,它有时间、地点、人物、场景、故事情节,有作者深厚的功底所烘托出的独特氛围。
我们会随着文章的阅读,沉浸在书本中,我们的心情会随着主人公的经历此起彼伏,我们会被作者的思想艺术水平所深深折服,我们会在读到一个经典的富有韵味的句子时,停下来仔细品味和思索,还要把他工工整整的记在笔记上。
甚至在读完之后,仍旧会有几天沉浸在书本所营造的氛围中不能自拔。
所有这些因素的组合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来与作者交流、来达到共鸣以及提出疑问。
假如喜爱一个作者,我们会在书本中充分利用有用的信息,去模仿作者的语言表达、去阅读作者推荐的书、听作者喜爱的音乐。
这样整个过程下来,虽然书中很多的片段你已经忘记了,但是我们仍然记得阅读时的那份享受、那个独一无二的阅读节奏、氛围以及由此总结的阅读体系,它无形中已经增加了塑造我们的元素,而所有的这些体会和享受是碎片式阅读无法给予的。
碎片式阅读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我们今天指出了碎片式阅读的某些坏处,但并没有完全否定它,因为它具备自己的优势,起码让根本就不阅读的人有了阅读的行为(虽然阅读内容参差不齐),给予了我们有用的信息。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不要依赖碎片式阅读,不要被碎片化阅读绑架、控制,不要把最宝贵的时间过多地放在碎片化阅读上,因为这是一条弯路,越早认识到对自身越有好处。
碎片化阅读是时代的产物,他正在接受时代的检验,是改进还是淘汰自有它应该经历的过程,但那些民族的、世界的、经过时代检验的经典著作此刻真的应该被我们不断提起、阅读、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