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厌旧自古有之,通常代表了人们动物性的本质,看到小孩子对新鲜事物的追求,立马扔掉手中拥有的,因为现有的事物满足了他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等感受,需要下一个新东西刺激他的大脑皮层,形成新的链接。成人制约力虽有所增强,在社会教化的大环境中,面对不断涌现出的新鲜事物的诱惑,也忍不住将原有的弃之阁楼,不断追赶所谓的潮流。
人们通常认为的这个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俗中抛弃、嫌弃、背弃的意味,也就带有一定的贬义词。
可正这个词新旧的交替变化却蕴含着事物的本质机理,基因突变导致的物种变异,少数变异中极个别因为适应环境,重新获得生存权;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商业文明,过去世界运行在一个量变的累积之中,如今奇点时代的临近,只有少数人引领趋势,突破了旧有的格局,寻求探索未知之路上的可能性中,发现其中蕴含的机遇。旧与新代表了已知与未知、必然与偶然、保守与冒险、被动与主动。大道至简,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演化由此而生。
作为一名常年从事灭火一线的指挥员,对我而言,时时刻刻都在等待险情的出现,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油然而生。由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新型材料,复杂结构、陈旧的组织体制,时刻考验着每名队员。每次获知战友的受伤甚至牺牲,总是心存焦虑和无奈,本领恐慌意味着只有不断拥抱新生事物,做好不确定性的准备,要么在喜新中另寻出路,或者在守旧中加速没落。
当然厌旧不是抛弃全然旧有认知基础,在螺旋上升的认知过程中,厌旧是一种不迷恋于旧有的认知中而无法自拔的状态,或是在旧有优势中沾沾自喜,“抱残守缺“而不以为然的自我警醒和厌恶。
喜新厌旧就是在突破盲点的线性思维中,解脱转而寻求突破盲维的全新认知过程。就像罗振宇老师所推荐的知识大迁移,在未来知识的汪洋大海中,任何单独领域的知识都已经清晰明朗,如何在有限的注意力中,获取各个维度知识的80%,找到线头,世界就将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