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春节结束在即,假期过得还好吗?这期间,你是否观察过自己和亲人们的沟通是否顺畅舒服呢?
为了提高新媒体写作能力,我参加了“有意思教练”组织的写作营。年前,高琳教练给大家留作业,让写写为什么和亲人或者上下级沟通那么费劲。
于是,今年回家过年,我带着疑问和更多的觉察,观察了自己和亲人的沟通。
结果,发现了导致我和亲人沟通费劲的三个负面因素,但也体验了一个沟通顺畅的正面经验。
数码屏障
回家后,第一个感受到的沟通费劲的例子,是小侄儿。他虽然貌似还挺喜欢我的,但是一直捧着手机在玩一个叫“吃鸡”的游戏,无法自拔,几乎没有跟我有过什么眼神交流。
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模仿教练们的交流方式,用问问题的方式聊他感兴趣的话题。他终于话多了一些,但是眼睛仍然盯着手机屏幕不放。拉他玩游戏,他也觉得不如手机游戏吸引人。
我们去参观博物馆,他不顾我们的关心和劝阻,公交车上玩,漆黑的展馆里玩,吃午饭的时候玩……最后,以他眼睛疼、头疼,闹着提前回家来收场。
亲爱的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境吗?
所以,我们跟小辈沟通费劲的第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数码用品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藩篱吧。
而且游戏上瘾的这个习惯花多长时间养成,可能就需要多长时间去除。所以,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这种沟通现状。只能重在预防和长期给予关心来纠正了。
刻板印象、陈旧的反应模式
另一个感觉沟通费劲的场景是,家里长辈催我赶快给表弟介绍对象。
其实我不是不愿意帮忙,作为过来人,我是觉得表弟和我不在一个城市,我介绍的人和他身居两地,相亲成功的几率实在不高。而我这人要么就不做一件事,要做就想做好,因此决定做事前需要一些时间,容我考虑周全。
但,当我解释时,三个急性子的亲戚音量大、语速快地围住我,没人听我说话,只是急吼吼地想把他们的想法灌入我的脑子。
我感觉自己被三座小钢炮围住了,于是我恼了!
我感觉到自己被“言语炮击”,于是不由自主想“言语反击”。
我下意识地选择了多年前曾经不顾我的颜面、粗暴干涉我私事的舅舅下手,说:“你本来就说话结巴,还说话快得像一座钢炮,容不得我讲半点自己的想法……”
被揭短的舅舅马上偃旗息鼓,灰溜溜退出。最后我们双方互相妥协,长辈们不再压我,而我也解放思想,帮表弟牵线搭桥。
这个故事当然只是件小事,亲人之间也不会记仇。但这个沟通片段绝对算是费劲,而我对自己受压时就“言语反击”,其实是觉得并不妥当。
幸亏写作营的作业让我反思“为什么与亲人沟通这么费劲”,觉察力提高了一些。
我意识到,亲人们之所以会因为我的行为而说出“我一直觉得你不如你姐姐情商高”这样的话、让我感觉不够尊重人,是因为他们对我的刻板印象。他们不知道我已经不是小时候那个情商不高、不会处事的我,更不知道我近两年有了快速的进步。
而我之所以选择“言语反击”,也是因为我陈旧的反应模式。其实,回头看这个片段,我明白更好的反应模式是说出我的感受:“舅舅,你们可以评价我的行为,但是不要就此评价我这个人,说我情商不高。这样,我感觉很受伤”。这样,估计不需要言语反击,舅舅也会偃旗息鼓,我们互相谅解。
当然,知道是一回事,形成新的反应模式又是一回事。只有提高自己的觉察力,才能帮助自己形成新的、更妥当的反应模式。
还好,第二天,另一个亲人又因为此事评价我情商不高的时候,我没有再言语反击,而是把觉察后找到的反应模式运用上了,说:“你可以评价我的行为,但是不要评价我这个人,因为这一个行为就全盘否认我的情商。”这个亲人听罢,立马面有愧色,我俩就此和解。
亲爱的你,你和长辈沟通还好吗?这个故事你会感同身受吗?
跟长辈沟通的困难,我觉察到,往往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的刻板印象,不知道我们在快速成长,因此需要我们更多地展现自己的成长,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变化。
而我们跟长辈在一起的时候,也容易用陈旧的反应模式,与他们相处。在感觉受到他们压力的时候,与其言语反击或者不置可否,不如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有时并不了解自己的所言所行会给你带来这样的感受。如果准确地知道,爱护你的他们自会做出调整。
和父母和解
还好,这次春节回家,除了上面两个片段,我和亲人们沟通得都是非常愉快的,确实是饱受亲情的滋养,给我回北京继续奋斗的行囊存满了精神食粮。
我最喜欢的一个小片段是,妈妈在厨房里连打几个喷嚏,说:“哎呀,有人在想我……打几个喷嚏了。”我笑回:“是我想你啊……”我妈回:“不是在骂我吧……”
这样的小片段真是甜蜜。亲人关系和谐,我们自然而然都变幽默了。
而这是几年前无法想象的。也是通过好几年的反复表达真实感受、要求对方调整对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调整自己对对方的看法后,才获得的美好体验。
跋
和亲人的沟通有的时候是挺费劲的。自省、调整、沟通以达其乐融融的过程也是挺麻烦的。但是,值得!
希望我们更多地陪伴小辈,对长辈和平辈表达真实的感受,一起做出调整,最终获得与亲人和谐沟通的美好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