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孩子的考卷上看到这篇文章,《弱种子也要发芽》,这是一篇微故事。
文章主题: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对待“弱种子”—城里人弱听的儿子和农民失去双腿的儿子,也要悉心呵护,也要满怀希望,使其发芽、开花、结果,拥有美好的未来!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城里人和他的儿子,农民和他的儿子。
矛盾冲突:农民种地把瘪种子捡出来,丢在旁边,城里人的儿子看见瘪种子受冷落,感同身受,因为自己听力很弱,在小朋友面前感到很自卑。
解决难题:城里人给农民一百元,请他把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他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农民自家儿子因车祸失去双腿,一直觉得他是个废物,不让他出门,听了城里人的话,内心受到触动,毫不犹豫地说,要把瘪种子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结局:城里人的儿子鲜亮的眼里充满了希望,农民也决定给儿子装假肢,帮助儿子充满希望地快乐地成长起来!
故事情节:1.挑种种地 2.议种瘪种 3.种下瘪种 4.给儿新生
探讨一下故事的写法,试着用问题构思法构思这个故事的框架,大致要考虑五个问题:
1.他是谁?(人物)
他是一个正在种地的农民。
2.他要干什么?(事件)
他要挑出瘪种子,把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3.他为什么要这样干?(动机)
他把瘪种子挑出来,只把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是因为瘪种子难以发芽,不能保证作物产量。
4.他到底是怎么做的?(行动)
城里人跟他商议种下瘪种子,农民受触动,把瘪种子种在最肥沃的地段,还说因为瘪种子发芽的欲望最强烈,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5.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结局)
城里人的儿子眼睛鲜亮了起来,充满希望;
农民受触动,回去帮儿子装假肢,让儿子开心地生活和成长。
没想到,这篇小小的故事,却给人以极大的触动和启发。作者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能够发芽、开花,直纸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这就是微故事的魅力。
仔细分析开来,写一篇这样的小故事也不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