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回永外参加了新学期的教职工开学会议,我们的张春良校长做了《众志成城,力推发展》的开学报告。每一次听张校在教师会议上的讲话或者是报告,总是如沐春风,感受颇深。张校在报告里不止一次地提到: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潜力如何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不知怎么,我的思绪竟跑到了我们校训“有容有为 知理知爱”最后两个字的“知爱”上,知是为知道,是为懂得,知道爱,懂得爱,再施以爱,这才是爱的最好路径吧?
这几日,耳朵里,眼睛里,不断地听到看到一个相同的句子:那就是你关注学生的需求了吗?早上读开东先生的文章——《重要的是,你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吗?》,开东先生列举唐江澎校长的事例,唐江澎校长取得了那一年高考市里的状元,几个落榜的复读生便聚集在唐江澎家学习。最后的结果是:几个复读生在第二年的高考中全部金榜题名,其中有一个还考取了状元。开东分析,一切就在于唐江澎的学生视角,真正好的课堂,不是来源于教师视角,而是来源于学生视角。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学定教,课堂就会有声有色,就会事半功倍,就会有出人意料的精彩。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受众者的需要出发,爱的予与求才会舒适,妥帖,刚刚好。如果我们只是以爱的名义自说自话,那只是考虑了自己的心理刚需,学生想要的是什么?学生想的是什么?我们还沉沉昏昏。所以,好的教育定然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互相成就;好的课堂也定然是以学定教,生本为主,在孩子们的问题在场里抽茧剥笋,触类旁通,将他们的问题引向深处和远处,在探究与交流中,师生双方共融与共鸣。
暑期在河北徐水听大咖们的课堂,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把学生放在课堂的正中央,以一个极其细微的切入点,撬动孩子们的思维,荡起一阵阵思想的涟漪,然后再抓住孩子们或到位或不太到位的观点,评价挑收,在评价挑收里将课堂拔高,让孩子们的思维更明朗,更显豁。每一个被大咖们评价到的孩子,都会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问题了悟于心,曲径通幽。这样的给予充满智慧的光芒,充满佛性的光辉,孩子们在课堂上大彻大悟,大知大省,这才是对等的语文之爱啊!
在“语文湿地 总编辑部”,和兄弟姐妹们聊到课堂行进的策略时,晓琳姐敏锐地把握到,我们的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或者说我们的任何一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应该关注到学生的需求,只有关注并真正地了解学生所需,了解他们身上的用户体验,我们所有的努力才能得到点儿好,才能有真正看得见,悟得到的价值。
要做到这点,我们不妨多打探打探,他们爱读的书是什么,爱看的影片是什么,爱聊的话题是什么,再从中分析他们喜爱的原因,提炼这些事物的可圈可点之处。学会与学生亲密对接,我们的灵魂才会永远青春,我们的思想才不会长出白发。
想到杨绛给予老王的爱,老王想要的,杨绛从来没有给到过啊!她只是以一种清高的优越给予老王物质所需,可老王想要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真正的关心或者说安慰,要与需的不对等,让老王抱憾离世,也让多年之后的杨绛感到愧怍,彼此双方都没有得到灵魂的从容啊!
你关注学生的需求了吗?当我再次听到张校阐释“知理知爱”的时候,我的心中似乎如这几日永康亮莹莹的蓝天,辽远了许多,明朗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