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被女儿委屈的泪水打乱早晨的平静,她落泪源于一只奄奄一息的蚕,因为我建议她上学的时候正好带到楼下放在草丛中,让它回归自然。这个话题昨晚就讨论过了,她一脸的忧伤,我安抚她自然淘汰和生命的规律,她都懂同时反驳我,这只蚕的死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我们饿死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现在放弃它是不尊重生命……或许今天再给它吃桑叶是能活过来。
端午节前夕19只蚕宝宝结茧了,有一只一直长得比同伴慢几拍的蚕没结茧,端午节的时候家里最后的几片桑叶也用完了。昨天是节后上班第一天,这只蚕奄奄一息的样子,想抛弃它。没想到这个话题引来女儿委屈的泪水和争辩。
我很同频的和她沟通,妈妈知道你一贯尊重生命,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放弃。我承认是这两天没给它桑叶吃,但是它真的就像有些花草一样的,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的只是开花但无果、有的花都不开,不是所有的生命都会走到最长的尽头、会有因生病或环境和意外而被动终止的,只要不是主动放弃。而她的辩解言语中是外归因,感觉是我要承担责任,我严厉的告诉她,“如果要说责任的话,我们两人一人一半,你昨天到家早看到蚕没有吃的为什么不电话我?养蚕主责在你、我是配合。”说完抱抱她,我干自己的事情了,她也很快平复了情绪换好衣服。
或许是因为从小给她讲花草树木、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尊重;尤其我们人类,任何时候都不能主观上放弃生命。貌似,这种子埋得有点深……
一个多月来早晨起床的前三件事一定不会少了观察蚕宝宝的状态。对于生活成长在北方的一家人关于蚕的知识基本是源于书本和传说。近距离观察后才发现我们听到的传说真的是传说,堪称经典传说。
4月底,女儿班级中集体养蚕,自此,我们全家总动员,近距离观察到蚕的生命历程。在此还要感谢多次帮我采摘桑叶的同事们。女儿每天早晨起床、放学回家、做好作业后、换桑叶时、睡觉前……只要有时间就去观察,后来就自己换桑叶,算下来平均每天观察在40分钟之多,还手绘观察日记。
精心苛护蚕卵。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小袋蚕卵,一共26枚,小心翼翼的带回家放在盒子里,生怕不小心打翻盒子,蚕卵很小很小,一旦打翻在地一定是无法找到的。把蚕卵放在小盒子里,然后再放在一个大盒子里,两层安全保障。(听说有的小朋友,拿回家的第一时刻打开包装袋的时候就掉地下了,在网上花一块钱买了一袋、运费六块。)
蚁蚕破壳而出。两天后蚁蚕破壳而出,就像一只小小的黑蚂蚁。这个过程和孵小鸡是相似的,那个卵有一个晶莹透亮的壳。生命的力量,先后出来23只,每次观察的第一时间是数数,有三只算是“臭蛋”;有三只尽管破壳出来了,但很快就呜呼了。至此,20个蚕宝宝相互陪伴一天天在长大。
弱者依然坚强。蚁蚕随着生长逐步变白,然后变长变胖,这个过程中有的长的快、有的长得慢。有两条看上去非常瘦弱,大部分已经达到它们的两倍长度;有一次换桑叶的时候,随便一说:感觉这两个活不了,要不扔掉吧,看上去不和谐。女儿马上神补刀:那是生命啊!你长的个子小,别人也没有嫌弃你啊!(直接把天聊死了!我无言以对!)
不要活成被人讨厌的样子。上面和女儿的对话写在我的日记中,同时引起我的思绪。联想到我们的家庭,一家好些孩子,每一个的成长速度和成长高度会有很大不同,家人不会因为哪个孩子成长慢一些而放弃,反而会给予相对多的关爱;联想到我们工作所在的团队,尤其是国有企业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职能,员工只要不是太多个人意愿和态度上犯错误或能力不够,基本不会被裁员,有的员工悟性高、成长快;有的员工拼尽全力也就那个状态;有的因为成长过程中这样那样的挫折造成些短板,直接影响到状态和业绩……是一家人,就该尽自己的能力让家庭越来越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即使做不到因你而提升团队业绩,至少要做到不给团队添乱;即使做不到团队成员都喜欢,至少要做到不被团队成员都讨厌的人。
关于蚕吐丝的经典传说。看到蚕吐丝,父亲给我们分享了他小时候听到的传说,绝对的经典。父亲小时候听爷爷说听去过南方的人说,想要做被子了,放些蚕在棉布上,蚕均匀的在上面吐丝……脑补画面,类似于蜘蛛结网啊!在信息和交通严重不发达的年代,北方人真的很难理解蚕生长的过程,南方人很难理解北方的炕,突然想起一个南方人夏季去北方睡觉抢炕头的段子(北方的炕头一般是在窗户边,南方人去了觉得窗户边一定凉快抢占了那个位置睡觉,结果“烙了大半宿饼”。)
结茧之随想。看到蚕宝宝高仰着头一晃一晃的吐丝结茧的过程,这个画面想起好多好多。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种表达、作茧自缚也是一种描述、化蝶的过程……或许会说你想到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你此时的心态是什么就会想到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就会有不同的描述和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