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隔一年看,差距明显;隔五年看的时候,就是身体和精神状态上的巨大差别;等到十年之后再看,也许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莫问大叔
房子,地基不牢固,起得再高也是会塌下来的。
谎言,用无数编织,迟早会不攻自破。
我脑子里最早接受到读书与不读书的段子是来自《人民日报》:
当你看到夕阳余晖,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这么多鸟,真好看,真是太好看了”
这就是区别,同一个景色在不同的人心里又不同的感觉,自然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近期的就是网络上的一张图:
大三暑假,送室友坐高铁,临上车前,我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不知道内情的人就会一脸懵逼,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笑的,又怎么能成为一个段子?
这是出自于朱自清著名散文《背影》。
原文是这样的:
父亲在去买橘子之前对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所以啊!不多读点书,可能连段子都看不懂。
2.
读书自然要刻苦,才见真章。
我们国家就有不少赞扬人刻苦努力的成语。
映雪读书,出自明代廖用贤《尚友录》,讲的是晋代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意思是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这样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非常清楚。
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都全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一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看书可以只凭兴趣爱好来看,得到自己想看的、喜欢的,心情变得愉悦。读书则是要刻苦努力一些的,毕竟有时候爱好并不能成为你谋生的手段。
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关键还在乎自身的气质与涵养。而非刻意显露出来的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