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工程,必须紧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总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着力破解“学用脱节”“管理虚化”“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推动党员教育管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变。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准教育管理的“定盘星”
一是筑牢思想根基。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研-用”闭环体系,开发“红色基因图谱”数字化课程,将二十大精神分解为12个教学模块,推行“政治体检”常态化,每季度开展“党性三问”对照检查。二是创新教育载体。打造线下讲堂+云端课堂双阵地(如“党员夜校”“移动党课直播间”),实施“榜样工程”,建立“优秀党员案例库”并动态更新,开发“沉浸式”教学场景,运用VR技术还原党史重大事件。
二、强化分类施策,打好精准管理的“组合拳”
一是建立差异化标准体系。在机关推行“承诺-亮诺-践诺-评诺”四步法,聚焦“效能指数”促进廉政教育+业务能力双提升;制定“振兴先锋”考评指标,设置产业发展等5类加分项,促进农村党员履职尽责;构建“云端党支部+属地联络站”双管理模式,确保流动党员不“断线”、不脱管。二是深化问题导向改革。针对“三会一课”形式化问题,推行“议题众筹+效果评估”机制,针对年老体弱党员,实施“送学上门五个一”工程(一套资料、一次宣讲、一个视频、一份问卷、一件实事),建立党员表现“红黄蓝”三色预警系统,实现动态监测。
三、强化制度创新,激活长效机制的“动力源”
一是完善责任链条。制定《党员教育管理责任清单》,明确党委(党组)7项主体责任,建立“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将结果纳入党建考核权重30%。二是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开发党员教育管理智能平台,集成“学习-服务-监督-评价”四大功能,运用大数据分析生成党员“政治画像”,实现精准推送教育内容。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设立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基金,每年评选“十佳工作法”,推行“学时银行”制度,累计学分作为评优重要依据,建立“反向评价”渠道,赋予党员对教育质量的评分权。
抓好党员教育管理贵在“常”“长”二字。各级党组织要以《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为纲,既做好“标准动作”,又创新“自选动作”,让教育管理既有“党味”又有“鲜味”,真正把“红色细胞”的活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