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家的公主迷喜欢上了中国神话。幼儿园放学回来要听一集《贺超叔叔说西游》的音频故事,晚饭后我还会为她再读一章第二册的故事,最后自己捧着书,一页一页翻动,找出插图看了又看。
以前女儿接触的绘本大部分是国外出品的,喜欢的卡通人物是《冰雪奇缘》里的爱莎公主,喜欢玩的玩具也是芭比娃娃,音频故事也要听公主的。除了偶尔读唐诗,听我读《渔翁对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距越来越远。没想到,我家的公主迷接触了《贺超叔叔说西游》,连连赞叹,故事好有趣,好好听。
这是一套什么样的童书呢?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古诸神》、《比武大会》、《悟空学艺》,以文字为主,适合低年级儿童自主阅读,也适合学龄前儿童扫码收听音频故事。
第一册和第二册可以说是西游记的番外篇,为第三册的《悟空学艺》奠定了扎实的故事根基。在《上古诸神》里,贺超叔叔融入了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同时与傲来国、花果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本身《西游记》就是在神话的基础上展开的,里面的主角在神话里都是有来龙去脉的。在《比武大会》一册中,哪吒与二郎神的对决,演变为天蓬元帅、卷帘大将、嫦娥、玉兔等诸神的比武,其实也是承上启下的一册,西游记的角色被立体地展开。
有的朋友会有疑问,神话故事被改编了会影响孩子对神话的认知吗?这是真正的《西游记》吗?
在第一册《上古诸神》的故事中,神话故事的核心并没有改变,比如女娲补天时拿着小树枝甩泥巴造人、造小动物,比如夸父为了让百姓免于受太阳的炽晒之苦不顾旁人劝阻去追太阳……这些与我儿时读的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不谋而合。和女儿一起听《上古诸神》音频时,我的感觉是,没错,就是原汁原味的中国神话!
女儿完全不喜欢打架、比拼这样的故事,却眼巴巴要听我读第二册《比武大会》。第二册塑造了神仙的形象,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话人物,而是一副可爱可亲的模样。天蓬元帅每天除了给嫦娥写信,工作任务就是练兵、搭鹊桥、养鸽子、喂兔子,再与玉兔唠唠嗑。二郎神武功高,却趁舅舅玉皇大帝不注意给他胡子编个蝴蝶结。嫦娥仙子与琉璃仙子对决,竟然站在擂台上又哭又笑,然后一跃跳下擂台。卷帘大将没有武器,折月宫桂树一个树枝当武器……
这些插图也是女儿喜欢的,让我每一页都要讲给她听,他们在干嘛,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
书中另外的特色就是有对故事里讲到的典故有专门的解释,主编大概知道孩子发起问来家长答不上吧。
比如讲天蓬元帅飞鸽传书,解释了是由鸿雁传书的典故而来。比如讲千里眼与顺风耳,也同样延伸了典故的来源。还有鲁班的故事、凤凰涅槃、“不死鸟”等等。
在每一章节的结尾,贺超叔叔还专门用四五行对仗的句子对章节进行了总结,朗朗上口,有种形式美和韵味美,也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味。
《贺超叔叔说西游》真正做到了用现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传统经典,把《西游记》的神话融合到中国的传统神话中。随着孩子长大识字,她也许会主动阅读真正的中国神话,阅读经典的西游记,那一定是小时候种下了这颗种子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