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凡事争第一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工作上同职位中第一个进高级职称。
旗袍,绣花、织毛衣等各方面手工,80年代她做的拼接样式的旗袍以及古典的盘扣,现在看来仍然那么的时尚大气。
学习上哪怕是受伤在家也仍然争取考试的权利,在离考试仅有3天的时间里,除了给孩子做饭,做家务,剩下的时间都在小书桌旁度过,困了就趴一会,考试的时候丈夫背着去了考场,口试第二,笔试第一。
她习惯于把所有的事情做的尽善尽美。
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追求完美,时刻不敢松懈的人。
小时候她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有7个兄弟姐妹。
那时候孩子那么多,父母忙着每天养活这么多孩子就已经疲于奔命了,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渠道去学习怎样为人父母。
也没有父母课堂或书籍去学习怎样和孩子相处,培养一个心理和情绪都健康的孩子。
中间排行的她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她觉得这样才能获得父母的关注。
1.
在回答是否想培养一个完美主义的孩子之前,先回顾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因为孩子通常是父母的翻版。
2.
完美主义者具有的特征:
01.字典里没有’不‘字,只要自己去做就觉得什么都是可以做成的
02.因远大抱负而不堪重负
03.情绪容易失控
04.不能很好的接纳自己,觉得只有自己的表现好他人才会喜欢自己
05.遇到问题容易失控
06.对人对己不够有耐心
07.难以理解他人为什么不高标准
08.勉强自己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过多事情
09.设定难以实现的目标,容易有挫败感
3.
我们追求卓越而不是完美!
我们应该追求卓越,尽己所能,成长蜕变更好的自己,但绝不是完美。
我一个堂弟,坚持了一年多时间去做很有价值的一个项目,到目前还没有成果。
我对他说:你能坚持一年多努力去做这件事,我认为你已经成功了。
一个人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即使失败仍是赢家。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即使他失败了,但他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增长。
同时在做事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积累和沉淀,寻找到更多的机会。
4.
完美主义者害怕失败,因为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自我表现层面。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表现好才能得到爱和认可,他们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对于家人来说,每个人的存在都有无限的价值。
而快乐和幸福取决于心态而非完美。
有些完美主义者只能赢不能输,无法接受失败,抑郁自杀的例子并不罕见。
坦荡接受失败的英雄共有的特点:
追求值得而正确的事上甘愿冒险,遭遇失败也在所不惜。
5.
是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还是一个心理和情绪健康的孩子?
快过年了,完美主义的奶奶每天监督学前班大宝的作业,英文阅读,数学和语文作业。
过年前3天,大宝的爸爸和大宝说不用写作业了,过年休息几天。
大宝非常开心。奶奶却不同意,觉得不应该不写作业。
我们成熟的大人都无法做到时刻学习,偶尔都会懒散,拖延,烦躁。
大人想要学习或做事,还需要番茄钟等专注软件的帮助,更何况还在发育中的孩子。
怎么能要求孩子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
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必然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效应。
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想想成熟的大人,有时候都会更何况还在发育的孩子们。
长期在高压和高强度的环境中的大人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更何况心智都在发展的孩子。
6.
很多拖延的人可能是个完美主义者。
之所以拖延不做, 是因为看到很多不可逾越的障碍。
如果时间足够我就可以做好,拖延着不做不是因为自己做不好,而是因为时间不够。
找到借口推卸责任。
阿德勒的心理学中指出,人都是利己的,不开始做就不会失败。
拖延的种种借口逃避可能遇到的挫败。
让我们都有勇气做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小结:
a.培养一个心理和情绪健康的孩子,而非“完美无缺”的孩子。
b.追求卓越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期望自己持续成长的人生追求。
c.让我们有勇气理解孩子的不完美,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有时需要等一等。
如果我所写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并且能够用在您的生活中我将非常开心。
我是王九舒,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