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很草,连形容词也从脑子里挖不出来了。(困死我了m(._.)m)
以下,前提以“凯特”为绝对主角不动摇,以她的内心思想作为绝对参考。(不考虑,或者说不去深思“瓦尔特”到底是怎么想的。毛姆并没有写,所以我觉得再加以猜测也没有必要了。)(水平有限,深度哲学什么不解答)
面纱
人与人之间
1、贾斯汀夫妇(凯特的父母)与费恩夫妇
贾斯汀夫人造就了二十七岁的凯特的人格,也她的虚荣也束缚了她的父亲,她的父亲选择忍受,顺从,表面上的夫妻谐和,实则早已破烂不堪。凯特也彻底变成了虚荣心十足,丝毫没有真实内涵的女性。
瓦尔特无论给予凯特怎样的宠爱,都只是换来凯特的轻视,并换不来他所期望的爱情。即使身边人无论怎样夸赞她的丈夫,她也只认为瓦尔特是个懦弱的人。
自由,是他们父女在彼此的婚姻另一半逝去时,由心底感受到的精神上的自由。
2,凯特与查理、瓦尔特
偷情时,凯特沉迷于查理的甜言蜜语之中并深陷其中;凯特也对瓦尔特不以为意,并加以轻视。
被发现之后,凯特认识到查理的真实面目:自私自利,卑鄙无耻。
霍乱之地,凯特也认识到自己的丈夫深受修女们,孩子们的喜爱,从他们那里了解到瓦尔特人格的闪光点。
而他们的爱情结局也彼此颇为相似:
瓦尔特了解凯特真实的人格,但是“我爱你”;凯特也认识到查理的真实的人格,但是“我爱你”——————即使你一无是处,我爱你;即使我知道你一无是处,我还是爱你————所以我鄙视我自己,我深深厌恶着“还爱你的我”————瓦尔特“自杀”(还有别的原因),凯特离开香港,回到英国与父亲一起生活。
3、凯特与查理夫人,沃丁顿
凯特一直不喜欢多萝西,觉得她是个冷漠的女人;而从沃丁顿里又听到了另一面的多萝西,之后的进一步接触里又再一次了解她。沃丁顿的外貌及自来熟并非是凯特喜欢的那般人,但是无奈她只能跟沃丁顿走近一点,或者说为了不无聊,之后从修女那里了解到沃丁顿的情史,对沃丁顿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文化差异
查理与凯特被发现偷情时,有转动门把的现象。(查理在中国待的时间也很长了)
怎么可能是你丈夫?要是他进来,在大厅看到一顶他从未见过的遮阳帽,上楼,又发现你房门锁着,他肯定会吵起来的。一定是哪个女佣搞的鬼,只有中国人一上楼才会那么转动把手。
牌坊
文中提到很多次,每次凯特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虽然现在有些过时,但在以前的中国文化里的寓意是十分高尚的。
……
爱慕沃丁顿的满洲姑娘(沃丁顿在中国很多很多年,算个中国通)
“她真的是位格格吗?” “不是,那些修女们太会胡编乱造了。她出身满洲名门望族,当然了,她的家族已经被大革命摧毁,没落了。但不管怎样,她还是个大家闺秀。”
我敢肯定,要是我真的抛弃她,她一定会自杀,不是因为她恨我,而是她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她不愿意离开我自己生活。知道对方的情感,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这免不了让你觉得自己或多或少是重要的。
人——狗
好人收养了一只狗,一直和谐相处,一天狗发疯了咬伤了人,人们以为人会死,结果人痊愈了,狗却死了。
瓦尔特从头至尾都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断地压抑自己,婚后无限度地宠爱凯特。
“我对你不抱幻想。”他说,“我知道你愚笨轻浮,知道你头脑简单,但我还是爱你。我清楚你的追求和理想庸俗不堪,可我爱你。我知道你就是个二流货色,但我爱你。我努力去喜欢那些你喜欢的东西,我把自己隐藏起来,在你面前展示出我无知粗俗、爱嚼舌根、傻里傻气。想想我做得多可笑啊。我知道,你看到聪明人有多么恐慌。为了让你看到我跟你交往的其他男人一样,是个大傻瓜,我竭尽全力、煞费苦心。我知道你只是为了权宜之计才嫁给了我。我深深爱着你,我不在乎这些。据我所知,大多数人付出爱情却得不到回报时,会感到失望,会越来越愤懑,越来越刻薄。我不是。我从没期望你会爱上我,我也没觉得你应该爱上我,我不觉得自己非常惹人喜爱。能爱着你,我就感激不尽了。偶尔,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时感到满意,或者看到你眼神里有一丝愉悦的爱意,我就高兴极了。我尽力不让你厌倦我的爱,可我知道我做不到,但我还是时刻提防,看你有没有厌烦我的痴情,不放过一点儿蛛丝马迹。大多数丈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在我这儿,我视作恩赐。”
(这一段,我开始看的时候特别感动来着,越到后来越不是滋味)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凯特的品行如何,也知道凯特并不爱他,但是他还是抱以期望,在婚姻生活里能让凯特爱上他。他对她既鄙视她的低俗的品味及不良的品行,认为她是二流货色,但还是爱着她。
他们彼此都抱以不同的目的进入婚姻里,但最后凯特婚内出轨了。
瓦尔特——人,凯特——狗。
于是瓦尔特为了报复,选择了去霍乱之地。即是对凯特的惩罚,也是对自己的。(其实瓦尔特并非真的是想要凯特死的,阻止凯特吃生菜沙拉,夜归依旧轻手轻脚地怕吵醒她。他只是让她呆在家里)凯特赌气地选择那就“死吧”,毫无忌惮地大吃生菜沙拉(尽管她不想死),瓦尔特也奉陪到底。凯特问他未来的打算。瓦尔特的答案是没有想过。
凯特在接触修道院后,逐渐认识到自我的粗鄙不堪,并寻找新的自我,充实的生活,令她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赎,
“你为什么看不起自己?”
“因为我曾经爱过你。”
“我认为你对我不公平。”她说道,“因为我无知、轻浮、庸俗就责怪我,这不公平。我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教养,我认识的女孩子们都那样……这就好像批评没有音乐天分的人讨厌听交响音乐。因为我不具备你强加于我的品质,就责怪我,这公平吗?我从未装腔作势,假惺惺地欺骗你。我就是长得漂亮,天性快乐。你不会指望从集市的小摊买到珍珠项链或貂皮大衣吧,那里只卖锡皮小号和玩具气球。”
“我没有责怪你。”
因为瓦尔特从前把她当洋娃娃一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供奉在圣殿里,后来发现这洋娃娃败絮其中,他无法原谅自己,也无法原谅她。瓦尔特的心灵受到重创。过去,瓦尔特活在虚幻中,当现实把虚幻击碎,他错以为现实被击碎了。瓦尔特不能原谅凯蒂,因为他无法原谅自己,这再清楚不过了。
瓦尔特也认识到凯特的变化,霍乱之地非但没有惩罚到凯特,却令凯特发生了大的转变。凯特在一次一次的坦诚中,请求瓦尔特原谅她(是为了让瓦尔特原谅自我)。但是瓦尔特无法从痛苦里走出来,而孩子的到来更是加深了瓦尔特内心的痛苦。
他原谅不了一直爱着粗俗的凯特,原谅不了凯特从事件中走出来并变得更好,而自己却一直停留在痛苦中无法脱离。他无法走出来。
瓦尔特——狗,凯特——人
狗咬了人(瓦尔特惩罚了凯特,带她来到霍乱之地),狗却死了(瓦尔特无法原谅自己,只能带着悔恨死去。)
(我一直无法明白,为什么瓦尔特那么好,凯特就是不爱他。后来才明白,爱一个人,跟他优不优秀,彼此之间不是充分必要的条件。你很优秀,但是我不爱你。为什么非要你很优秀,就应该我爱你?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果我坚持瓦尔特很优秀,凯特就必须爱上他,那么我才是过错呀。当然优秀的人更招人吸引。)
人生之路
二十七岁以前的凯特一直沉迷在奢华的社交活动中,不甘于寂寞,不满足于丈夫的地位等。进入霍乱之地后,修女嬷嬷与沃丁顿令她意识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愚蠢,粗俗…进入修道院后,即使与其他修女一样工作,但她自己觉得与他们相比,缺少了什么?于是沃丁顿给了她引导。
道,就是路和行路人。那是一条永恒之路,万物都行走在其间,但道生于无,因为道本身也是物。道是有也是无。道生万物,万物皆循其道,万物复归于道。道是形却无棱角,是声音但不为耳朵听见,有形象但无形状。道是一张巨大的网,网眼如海洋,却恢恢不漏。道是万物的避难所。道不在任何地方,可是你不用探窗户就能看见它。不管它愿意与否,它都教会你万事行事的法则,然后任它们自由发展。依循道,谦卑的人能保全自己,驼背的人可以变得挺拔。失败是成功的奠基石,而成功潜藏着失败。但是有谁能知道两者何时交替。追寻和善的人会平顺如孩童。平和能使攻者获胜,防者安身。征服自己的人是最强大的人。(这么哲学性,解释不来,看原文就好了)
她从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非是过往一般的生活。即使人一直有着劣性,但她依旧坚定地选择坚持开辟新的人生之路,
一幕夺人心魄的美景,瞬时抚慰了她心中的悲伤,人世的一切苦难显得微不足道。太阳升起来了,驱散了雾气,然后她看清了:一条崎岖的小路展现在眼前,它穿过稻田,跨过小河,在连绵起伏的山路蜿蜒穿行,一直到视野看不见的地方。现在她顿悟了:如果她能坚持沿着眼前这条越来越清晰的小路走下去——不是滑稽的老沃丁顿说的哪儿也到不了的路,而是修道院里和蔼可亲的嬷嬷们谦卑行走的路,那些她犯过的错误和遭受的不幸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那将是一条通往安宁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