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差距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孩子上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以后,你会发现说怎么培养的差距这么大呢?
我们应该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好的父母,去观察留意孩子发展的各个敏感期,把握好每个敏感期,给到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
一、善于观察孩子的变化,捕捉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乐乐对汽车有一种特殊的爱好。整天手中不离车,口中念着车,眼睛里看到的还是车,真可谓情有独钟。
一岁前的他只要看到车就会显得很兴奋,边指边喊:“车,车。”
一岁左右的他热衷于区分大车、小车、中巴车、公共汽车、货车、越野车等宏观概念。
可是对于两岁的他,这些宏观的概念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心智发展了,他需要更准确的概念,比如,他看见车就会问:“妈妈这是什么轿车”,“这是什么越野车”等。
儿童开始将自己的想的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也就是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开始建立起相关的概念。
一天,在幼儿园,小朋友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一会儿一个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工作了。”丹丹小朋友马上也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工作了”,但是说完以后又做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工作。
过了不久,Peter对老师说:“老师,我陪你工作。”丹丹听到后马上说:“老师,我陪你工作”,当老师注意到他时,发现他仍然在正在继续工作,根本没有要老师陪的意思。
中午的时候,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要喝水。”丹丹马上说:“老师,我要去喝水。”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要去趟卫生间。”丹丹马上说:“我也要去上卫生间。”
儿童的语言,开始于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康康,今年4岁,一个非常活泼的小男孩,近期忽然表现的有些“暴力”,具体表现在他的语言上。
这段时间以来,经常挂在他嘴边的都是“臭屁”“小屁孩”“臭老师”“屁妈妈”.......,总之,几句话下来,就把旁人说的失落又伤心。
幼儿园里,小朋友还会对别的小孩的玩具进行语言攻击,会说你的玩具真丑,你的“屁玩具”,你的“臭玩具”........等等。
这个时候孩子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我们也把这种表现力量的话语称之为“诅咒”或者“语言暴力”,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在正面管教当中我们也有提到,对于小孩子表现出来的不当行为或者是不当的语言,我们应该采取忽略的行为策略。如果成人反应越强烈,那越证明孩子的这种行为或者语言是有力量的,那孩子就会表现的更加强烈。
二、儿童语言的发展
1岁多的小孩,当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对时,它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
“妈妈!”
“哎!”
“妈妈!”
“哎!”
孩子在这一教一答中,他享受着语言能指称带来的喜悦。
这是儿童语言敏感早期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这个发现又使他开始重复说一句话。
很快儿童就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期就来了。
儿童在3岁左右基本语言形成。它会突然转向使用一些“强有力”的词,而且使用的非常巧妙,常让大人吃惊,但是几个月后,这种语言就慢慢的淡去了。
进入小学后,儿童能够用语言为他的动机,他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服务,他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像成人一样话语越来越成为一种自由的工具。
三、语言发展的对儿成长的重要性
在三岁以前。在每个孩子都非常可爱活泼,在地上蹒跚学步的时候,看起来孩子跟孩子之间没有差距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差距已经逐渐地被拉开了。
在《父母的语言》这本语言启蒙书中:作者而提出,儿童最大的教养方面的差距不在于态度,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父母和孩子所说的词汇量,有3000万字的差距之多。
书中有一组实验数据,不同家庭的词汇差距。
在一年之内脑力劳动者家庭听到的肯定词汇是166000个,禁忌的词汇是26000个;工人家庭听到的肯定词汇是62000个,禁忌词汇36000个;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听到的肯定词汇只有26000个,禁忌词汇是57000个,就差别这么大。
到了四岁的时候,脑力劳动者家庭孩子听到的词汇量,肯定词是664000个,禁忌词汇是104000个;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听到的词汇量当中,肯定词只有104000个,禁忌词是228000个,就是这些词汇逐渐地塑造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别。
这组数据主要说明的是父母对孩子语言的多少,对孩子心智成长的一个影响,根据大脑神经的可塑性,孩子接触到词汇越多少,正是他们心智发展的差距。
当然这里也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本身的准确和风趣,需要提供给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儿童的语言当中平均95%的词汇和父母是一样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是被大家忽略的,而这种资源是不要钱的,就是父母的语言。
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幼儿园,孩子的起跑线不是重点小学,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愿不愿意跟他多说话,是父母愿不愿意用更加丰富的、科学的、肯定的语言方式,帮助孩子去建立足够丰富的大脑神经元连接。
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不要在教养孩子的方面出现思想的停滞。不要只等到孩子跟别人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差别以后,你才会去反思说我是不是应该做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