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女学生是邻居来着,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原先以为她们关系很好。可是,慢慢的,A每次来学校脸色都特别难看。A是比较活泼的女孩,而B是比较内向、少言寡语的女孩。
再到后来,A主动找我聊天。她问我,怎样才能跟B聊上天,说她们两同进同出,却一路无言,气氛实在尴尬。之前没这么严重,现在越来越严重了。她这么活泼的性格,再这样下去她会受不了的。
我说:你可以找话题跟她聊。
她回应说:我试过了,没用。我问一句,她答一句,然后就沉默了。 我都试图问她,有没有觉得自己有点内向,她回应我说她觉得自己是有点内向,然后就没说什么了。而且,在我家里不小心踩到我的脚,连道歉都不会说。上学路上不下心撞到我的单车,都撞坏了,我很生气,她都沉默。有时候,我觉得我表达得很明显了,她都无动于衷……
我说,或许你们觉得对方都能理解各自表达出的意思,可是到头来谁都没有get到对方的意思。其实,你说的自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觉得她不一定明白呢。
沟通是一门艺术,可不是说说话而已,以为自己表达清楚了,对方就一定能准确无误的理解。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身体动作、声音、触碰、外貌、物理空间、物理环境、时间) ,有效的沟通就是即要沟,还要通。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相处免不了要沟通,所以学习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的《沟通的艺术》就是很好的教材。
《沟通的艺术》已经再版第14次了,全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
「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看人之间」: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增进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
新版书还新增了超过50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可以说《沟通的艺术》是一本即实用又有趣的读物。
全文导读:
☞交流沟通模式
☞沟通注意点
☞沟通的技巧
一、交流沟通模式
这个图很形象的说明了,沟通双方同时都是信息的传送者和接收者,我们通常会同时进行编码、传送、接收及解码信息等动作。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B撞坏A的单车没道歉,A用非语言信息表达出生气,于是B更是默不作声。
交流模式也说明了,沟通者通常有着不同的背景。背景包括环境、个人的经验以及文化脉络等。
看看图中,A与B两人重叠的背景部分,这显示的是不同沟通者之间共通的背景。如果重叠的背景越来越小,那么沟通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两个女生那样。
而图中显示的噪音包括了外在噪音、生理性噪音(生病、疲倦、失聪等等)、心理性噪音(无法准确理解信息的内在干扰力量)。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际沟通就像跳舞,是一个经由同伴间的互动而创造出的独特活动。同样,你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因为同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二、沟通注意点
1、沟通得越多不见得沟通得越好
我们都知道沟通不足容易产生问题,然而沟通过头也会制造问题。
比如你在一次面试过后,雇主叫你等通知,你还缠着雇主问东问西,不停地发信息或是打电话,那么这种沟通只会产生反作用。
2、学会倾听
我们一再强调,对你来说恰到好处的表述,到了其他人耳中可能会解读出完全不同的意思。因为每个人的三观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说话方式可能会存在差异,职业、社会心理、性别、年龄差异、文化差异、问题解决的趋向也都会所影响。
所以,在交谈过程中我们最好能做一下功课,了解一下对方。另外,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学会倾听。
倾听的过程包含五个元素: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 。
认真听对方说话,不要中途打断,即便很有表达欲,也请让对方讲完你再表述。我们应该都有被人打断话的时候,那是很让人反感的行为。
专注并不是要我们专注于对方讲的每一句话,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从对方的话语中,我们可以过滤掉一些信息,以便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上。比如,当学生A有沟通问题时,我刚好在讲《沟通的艺术》,她要解决问题,就会专注于我讲的话。
理解这里需要运用到同理心。同理心是指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的能力。或许我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另一个人的知觉,但我们可以通过尝试采用对方的观点,去贴近体验对方的感受,真诚地关心对方。
这里要区别同理心和同情心。同情心表示你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别人的困境而产生悲悯之心;而同理心是指你用对方的观点设身处地地思考他的处境而感同身受。
回应就是对说话者给予清楚的反馈,建议等说话者说完再反馈。
回忆是记住信息的一种能力。
三、沟通的技巧
1、知觉检核
很多人际沟通困境是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其实,我们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率下结论,想象下别人对你这样说,你会怎么想:
“你不要误会。”(我误会什么了?)
“你为什么生气?”(谁说我生气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而知觉检核的技巧为我们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办法。
知觉检核的要素: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文章开头两个学生的例子,运用知觉检核如下:
“你一直不跟我说话,连踩到我脚、撞坏我单车都不道歉,”(行为)
“不知道你对我有什么意见或是误会,”(第一种诠释)
“还是你有什么心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真实的原因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种工具,它的目的是为了互相了解。这个方法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还可以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
2、枕头法
知觉检核是澄清潜在误会的一个好用又简单的工具。但有些问题太复制严重,用这个技巧很难解决。作家保罗·雷斯提出一种方法:枕头法。
枕头法是由一群日本小学生发展出来的,因为问题就像枕头一样,有四个边和一个中心,故得起名。
立场一:我对你错。当我们看一个问题时,往往第一反应是从我们的立场出发,看到我们的对以及别人的错,而此时对方的立场恰好和我们相反。
立场二:你对我错。这时你转换视角(换位思考),尽最大可能来解释对方的观点如何与你不同,这样可以让我们看出别人观点中的优点。
虽然,有时候对方的立场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如犯罪行为、欺骗、背信弃义等。即使不赞同,你还是理解他人说谎、欺骗的原因。
立场三:双方都对,双方都错。从这个立场,你承认了彼此的长处和弱点,用更公平的方式看待此事,也能比较了解对方的观点。
立场四:这个问题不重要。虽然起初很难将某些问题看做无关痛痒,但大部分的事情思考一下后,就会发现它不像我们原先认为的那么重要了。
立场五:四个立场都有真理。在了解了上面四个立场后,最后一部就是认识到每一个立场都有优点,虽然逻辑上不可能存在既对又错、既重要又不重要的立场。
但你从这五个立场看过这个问题后,你也许就发现了新的思考模式,这些思考方式也许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它们增加了你对别人立场的容忍度,并因此改善了沟通的氛围。
结语:
《沟通的艺术》是一本大部头的书,可能很多人会害怕枯燥粗简、令人昏昏欲睡的教科书。但是,请放心,这是一本集绘画、诗歌、故事、卡通的有趣的书,它能让你轻松地学到有用的东西。
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没有沟通障碍,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沟通方面的问题。既然那么常见,而它确实也会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那么就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学习,并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沟通过程中。而比起学习,更重要的是行动。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开candy原创文章,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我以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