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序:这是一篇旧文,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找到的,看后就想通过简书平台留点痕迹,记下属于青春的记忆。
朋友去南京办事,回来赠我一盒雨花石,细看雨花石每一块都有它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或色彩缤纷,或纹理清晰,经过加工、打磨,外观圆润、光滑,甚是喜爱。南京生活了近八年,念念不忘的又何止是这可爱的雨花石呢?
十八岁第一次离家,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身着国防绿踏上了南去的列车。
新兵生活的三个月,训练是艰苦的,要让自己从一名老百姓转变成一名合格的军人,训练是艰苦的,这不仅仅需要在身体素质上强化体能训练,还要在思想上磨练自己,成为和平年代的合格军人,意义上有新的内涵,奉献的意义在于舍弃小家顾大家,舍弃安逸生活投入火热的集体生活,舍弃漂亮的衣裳拥有一身肥硕的绿军装......
那时流泪的原因,就是想家,每天盼望的就是家书。
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训练之余,部队领导总是想尽办法,安排好我们的业娱生活,其一就是外出景点游玩,古城南京的每一处景点都让人流连忘返。
其中一处夫子庙的景点,让人钟爱的要数那丝大小不一的小石头——雨花石。它静静的躺在商家的容器内,形状各异,婉如一个晶莹剔透、斑斓异彩的神秘世界,惊喜之余,便买下了数枚雨花石,每每训练之后,想家的思念也随这些可爱的玩石,被冲淡了几许。
负责我们新兵训练的班长是位姓严的女兵,黑黝黝的一张脸,不苟言笑,私下我的称其为黑铁脸,名如其人,她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立正、稍息、齐步走、跑步等训练,规范言行、要求令行禁止,规范内务,要求整齐化一。我们就在这种严肃、紧张的氛围下,被严班长管理得服服贴贴的。
我常想:这样的生活,简直枯燥乏味。一天训练下来己是腰酸背痛的,再加上还要面对一位不会笑的黑铁脸,日子过得可真慢。每天只好去摸摸买回的这几枚可爱的雨花石,在它身上构画出一些奇思妙想,算是寻得一丝丝的快乐。
为了逃避这种乏味的训练,便写信给大我三岁的姐姐,央求她以父母亲的名义,给我发封“奶奶病危,速回”的电报。
电报如约发了,收到已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严班长递给我时,脸色很沉重,黑脸更显幽黑了。为了装出悲伤的样子,看完电报,我死劲从眼角里挤出了几滴眼泪,心里暗暗发笑,奶奶都去逝快一年了,今天实在对不起了。
战友们都过来安慰我,只有班长在一边不吭声。按常规家里有事,是可以酌情探亲的,可一天天过去了,班长也没声音,怎么办?找她去。
拿着电报,我直奔主题,可心里还是有点虚,但因害怕被揭穿,头低沉着。严班长开口了:“家里有特殊情况,我们是会照顾的。”有戏了,我心里暗喜。“但也要看实情”,难道情况有变化,别急,沉稳些。
很长时间的沉默,班长看着我一言不发,像似在等我开口,不行,防线不能松,我小声地说:“家里有......事......”,声音轻得可能只有自己能听到,脸和耳朵都感觉微烫,偷眼瞧了一下严班长,看到她一双大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我,完了,情况可能有变。
“是我错了”,说完话,我的头低得更低。班长伸出左手,拍了几下我的肩膀,严肃地脸上落出了笑容。
事后我才知道,接到电报后,班长及有关领导都挺重视的,还专门给家里打电话,对此事表示了慰问,接着班长又托了自己的一位朋友去我家里探望......。只不过当时严班长并没有点破实情罢了。
从那之后,我加倍努力的完成各项训练任务。陪伴我的是这几枚雨花石,想家的时候,我就会从这几枚小石子上找一些趣事。
最后的训练汇报表演,我们班因各项成绩优秀名列第一,严班长笑了;训练评选优秀个人,我因表现出色,获得了嘉奖,严班长笑了;分配进了连队,我又因话务“四功”训练成绩突出,再一次获得了嘉奖,班长的笑意更浓了。
严班长服役期满要回家乡了,我偷偷地把几枚雨花石塞进她的随行背包里,在一边流泪,又不敢去送她,只是默默地祝福她在新的旅程有新的发展。
这一别己有数年,现在的严班长,你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