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con一共五天,该怎么参观?咱也没参加过啊。
不过,官方在开展前不久,很“及时”地给了一个沙龙日期。得,工作上我还是参加过一些workshop的,权把它当workshop,一场一场去听吧。
前几天在老家里,我很认真地把沙龙日程研究了好几遍,标记上我感兴趣的场次(黄色:第一志愿;白色:备选场次),再打印出来,带到了会场。即下图中左边那五张纸(那本书和右边两张容后细表)。
====================================
Day 1 (10月18日,周三)
====================================
我担心开展首日换证排队,所以起了个大早,八点刚过就打车到了前晚仔细标记下来的换证点(首场沙龙九点半才开始)。结果这里没什么人,很快就换好了(走过空荡荡的蛇形围栏是其中最耗时的环节……)。换好的证在后面会多次出现,这里就不单独贴图了。
走出换证的大帐篷,我正想向远方的科幻馆迈步,无意看到右边有小个帐篷(此图为Day 2补拍)。红箭头处大字写着“志愿服务点”。我暂时似乎不需要什么服务,不过问个路double confirm一下也好吧?问路的同时,看到他们桌子上堆着一大叠书,就顺口问了一句是什么。有个人回答说是会员才能领的《会员手册》。等等,我当时是多花了320元买了投票权的(320元投票权+320元五天通票=640元),不是会员还能是什么?他遂要了我的邮箱,确认了我的会员身份之后就给我了一本。
这本手册里有每场沙龙的内容简介及嘉宾名单——这两样信息是直到开展之时都不能在网上查到的。网上能查到的只有沙龙的标题和时间地点,象“科幻是什么”这样的沙龙标题(见上图木星厅第二列),对于做选择几乎没有参考价值——这就是上图右下角的那本书。在此后几天的会场中,这本书被路人问了无数次,我也耐心地回答了无数次。听说这本手册印数不够(或者有冒领的?或者兼而有之?),去得晚的会员就领不到了。
至于绿箭头所指的那个小牌子,我当时都没注意到,现在看照片才发现的。
今日吐槽指标已用完,进馆检票、安检环节我还是略过吧。进馆快九点了,我抓紧时间走马观花,对照事先研究过的地图把科幻馆中的各场馆摸了一个底,略微熟悉一下路线,为接下来的五天做好准备。
科幻馆共三层:一层西侧有个高挑高直至顶层的“雨果厅”,用于三场仪式,平时不开放。东侧有两个展厅(主题、幻迷)和一个纪念品商店。东北侧的“地球厅”与主场馆若即若离,虽然毗邻,但并不联通;去这个沙龙厅要走出科幻馆,从露天的、朝北开的门进入。寓意很明显,本科幻展已游离于地球之外!
二层有五个沙龙厅分处四片区域。注意:这四片区域之间是没有走廊联通的!例如,如果要从北侧的火星厅到中间的土星厅,需先下到一楼或者上到三楼,再沿一楼或者三楼的标志走到对应的土星厅电梯,再回到二楼。
三层有四个沙龙厅。与一、二层的加起来,总共十个沙龙厅。再加上喜来登有若干个沙龙会场,这十几个沙龙会场在每天各六个(早上两场、下午四场)的沙龙时间段内,有近十场并行的沙龙;分身乏术的幻迷,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时,只能选择其中一场参加。这就是本节开头提到的研究日程要研究的地方。
摸底期间,我专注于对照地图,没怎么拍照。唯一的照片是在三楼挑空区拍的,自觉对这个后来在网上比较少见的角度很满意,把几个场馆标志性元素尽收其中:左侧的弧线是雨果厅的入口,正中间的是“时间隧道”的出口(主要用于团队进出的地下通道,有光影效果,也不限制个人通行,只要你找得到),右侧是直联一楼、三楼“飞天梯”。中间偏上的巨型笨笨,在网上出镜率很高,但这个角度你可能没怎么见过吧。
拍完这张中庭照片之后,我进入边上的月球厅,观摩我在第一个沙龙时段选择的那场:
……然后收获本届大会沙龙的又一“惊喜”(后来才知道,这只是本届会展一系列惊喜的开始):五位嘉宾(宝树、刘麦加、张蜀、齐然、廖海杰)均已在台上就座(抱歉,第一场没拍好,右边两位没拍到),但主持人阿吾还没来。开场时间过了几分钟之后,刘麦加在又一通操作之后放下手机,无奈宣布,阿吾不会来了。但她掏出一个锦囊(划去)一张纸片,自封兼任主持人并宣读第一个话题,然后沙龙就在没有主持的情形下跑题(划去)展开了。
沙龙从《你一生的故事》中的七肢桶语言开始,电影和小说的不同设定均有提及;这个是非常精彩的切入点。在后续的话题中,他们又探讨了若干经典科幻和奇幻作品中的自创语言体系(克林贡语、精灵语等等)——此时我很想听到Neal Stephenson的《Anathem(失落的星阵)》。后来,也有嘉宾提到了去年的《巴别塔》,基于翻译的魔法是很独特的设定,可惜限于时间他们也没展开说。
第二场是我们三界宙小分队商定的会合点,Botanica、了了、陌客和我一共四人,如约在水星厅左前排碰头。
以冰火的经典翻译而闻名的屈畅老师,与知名幻想作家燕垒生老师,共同探讨奇幻史诗与科幻史诗、欧美史诗与本土史诗的异同及其体验。在大步老师妙语连珠的主诗下,碰撞出了不少精彩的火花。
燕垒生老师的新作《天启》进入我从本届Worldcon收获的“想读”书单(这是第一个,后来这个单子迅速增长至两位数)。他早年的《天行健》系列我一直跟进,但后来有点跟丢了,没注意这本新书。
午餐区有四家快餐可供选择,餐厅外有四个无人值守的小亭子,供观众扫码点餐。我在此跟一位久未联系的大学同学碰面。我们当时不同班但认识;今年同学聚会时,知道我喜欢科幻的同学跟我提到了他。他现在某大学任教的同时翻译了多篇经典科幻,也是小有名气的科幻翻译了。碰面时蒙赠他翻译的《猎人行》。他最近翻译的是英国知名硬科幻作家、爱死机《齐马蓝》原作者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的科幻系列Revelation Space的第一部《天启空间》。这个系列我两年前曾读过两本原著,印象深刻但跟丢了。现在正好拿他的译作复习一下,准备跟进此系列的后面几本。此书出版时间在Worldcon之后,我现在才刚买到手,当时未能拿出实体书找他签名。我们聊得很高兴,午休的一小时很快过去。
下午第一场沙龙我选择的是下图名字最长的那个,顺便给大家看看《会员手册》里面的样子。可惜在开展之前无法接触到此类信息。那个“Brian Aldiss APPROVED”的戳,是我后来在八分光幻迷摊位上盖到的,盖在这里非常和谐。
不过手册上的两位嘉宾,《科幻世界》的杨潇、谭楷两位前辈“因故”未能到场{(科幻世界和众多科幻迷、科幻协会合力争取到的成都Worldcon,主办权后来变成了商报;科幻世界的沙龙多偏居喜来登,很难进入科幻馆主馆,最多只到游离于主馆外面的地球厅,这很合理,不要多想)},由首届银河届头奖得主吴显奎老师代表前二者出席,与布赖恩之女温迪、神秘博士译者晏如老师、奥老成名作品海利科尼亚的译者华龙老师共同参与八光分的姚雪老师主持的这场沙龙。
沙龙上,大家回顾了已故的奥尔迪斯前辈在改革开放初期访问中国各地的旅程——不止北京,也到了成都!聊到动情处,忘了台上是哪位老师摸出一本发黄的老书,那熟悉的封面让我眼睛一亮。
——我儿时的科幻启蒙读物之一,《魔鬼三角与UFO》,原来也收录了奥尔迪斯前辈的文章。这本珍贵的老书,在台上当场赠予了温迪。
会后,温迪·奥尔迪斯女士去到八分光摊位,随机在几本奥尔迪斯的在售书籍上签名。我在豆瓣现研究了一下,觉得那五本书里《地球的漫长午后》最值得收藏。我后来去晚了,而看来幻迷所见略见,刚好就这书的签名本卖光了,其他四种还剩一至三本不等。
上面这场沙龙结束后,我上台跟嘉宾聊了几句,还翻看了他们带的Seacon '79会刊(Aldiss是那期的主宾之一)……
……结果赶火星厅下一场晚了,里面已经坐满。志愿者不允许后来者进场,有几个不甘心的人(包括我)遂挤在门外勉强听听。没多久,门外的其他人没耐心,离开了;我渐渐挤到了门外第一个,下图左方的背影就是把门的志愿者。
台上最右边的是主持人,日本科幻作家、科幻协会前会长藤井太洋。三位嘉宾都是国外出版界的人,自左至右分别是意大利的Francesco Verso(他是中国科幻界的老熟人了、以前多次来华,稍后他也会出现在其他多场沙龙中)、马来西亚的Zhui Ning Chang、秘鲁的Cesar Santivanez。
本场的主题以科幻的出版和国际交流为主(且如主题所示,以非英语国家之间的交流为主)。四位的英语都非常流利,当然也跟他们平日常做国际交流是分不开的。Francesco提到了他们正在把老王(王晋康)的书引进到意大利。
下午第三场,我跟群友去到最大的太阳厅。这个沙龙厅正如其名,能容纳540人,是一些小厅的10倍!
但讲座的内容,就没那么有趣了。韩松老师一如既往,你不让他说敏感词(在这个场合这是显然的)他的讲话就特别无趣。姬少带着三位宅男聊的是参观国家科研机构的经历及其对他们科幻创作的启发。他们谈到一位正儿八经的科学家也写了几篇很硬核的科幻,我在豆瓣上标记了几本想读{;不过翻了书评,以后应该不太会拿起来读的,可能过段时间我会悄悄把它们从“想读”里移走吧}。
这场给我的印象就是,太阳厅里的沙龙都是标题高大上、内容很无趣。以后几天我再未涉足这个大厅。
提前离场后,我去一楼主题展厅逛了一圈。主题展厅的入口边上,是一个展示雨果奖历史的小房间。正如网上所说,这个房间是甲醛味(即胶水味)最浓的地方,可能是相对封闭、装修又使用了很多胶水的缘故。本想找找网上传说中的英文错字,但实在呆不住,也没有拍照。这房间网图很多,这里就欠奉了。
展区北侧,意外地发现Asmodee也有个展位。桌游迷看到这张大图应该会有点感叹,艾记元素过于密集了。能辨认出图中所有元素的应该都是铁杆桌游粉。他们展位上有个三体桌游的手制概念版,我翻了翻卡牌、版图和说明书,毕竟多年没玩桌游了,接受速度太慢,仅勉强辨认出是卡牌驱动的版图放置类型。
下午第四场(今天最后一场),我来到了地球厅。
我年少时曾订阅过多年的《科幻世界》,虽然已经近十来年不怎么读了,首次近距离见到部分杂志社的大佬真人还是挺感慨的,这也是我选择这一场的最主要原因,他们谈论的内容倒是其次(但也是不错了,略微了解一点近年来SFW的状况)。不过,台上部分大佬是我停读SFW之后才进入杂志社的,而另一些元老,我要等到次日晚上才能见着。
当日晚上,部分小伙伴要观礼开幕式。我和另一位去不了开幕式的群友,跟一位从市区专程赶过来的本地群友(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碰头,在附近小聚了一餐。因为抽签结果不同,连顿晚饭都很难约到一起小团体,应该不止我们一个吧。
今天还没结束。
回想一下早上。我前面提到,我们群友是在第二场沙龙碰头的。那第一场为什么没碰头呢?其实他们也碰头了,他们都在另一场,“非洲推想小说简介”。这场沙龙我留意过,但它在官方发的日程上(因而在我打印的表格里)是排在第二天第二场。实际上,这场讲座被提前到了第一天第一场。
我的小伙伴们是怎么知道这个调整的呢?原来,他们都关注了科幻光年,后者在自己的微博里置顶了民间整理的最新版本,汇集了各个民间来源的日程调整和嘉宾信息。他们以为我也知道这个民间版本,而我当时并不知道(所以说我是野生的嘛)。所以大家在群聊里各说各话,关于这事没聊到一起。见面之后,我才弄清楚这个误会。饭后回到酒店房间,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自己几乎从来没用过的微博,下载了科幻光年的民间版本,跟自己打印的版本、以及今天拿到的会员手册,进行人肉三向比较……这就是今日图一里我那些手工修改的来源。
以后四天,我早上到达科幻馆的第一件事,是来到前台,问他们要当天日程的最新版本,并与自己已经手工修改过的打印纸仔细校对,看看还有没有进一步的last-minute changes。第三、第四天,前台也准备了当日最新日程表分发,这就是今日图一里右侧那两张A3纸。第五天,前台的日程表数量有限,在我到达时发完了,我没拿到。
(Day 1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