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稻穗》是一首台湾原住民的歌,非常打动我。这首歌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叫胡德夫的人。我记一次听说胡德夫的名字,是去年在上海的NLP课堂,姐姐危娜说起的,也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他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也深深记住了他的名字。于是我就去探寻关于他的故事,然后连接到这首歌。--题记
今年是丰收的年份,家乡的水稻已经可以收割了,但愿能以丰收的歌声报信给远方的弟兄。
这是这首《美丽的稻穗》的歌词的大意,它演唱的语言是台湾卑南族原住民的母语,这是胡德夫在2005年发行的专辑《匆匆》演唱的歌曲,《匆匆》这张专辑是胡德夫在54岁那一年录制,在55岁那一年才发行的生平第一张个人专辑。
这首歌胡德夫终于正式录成了唱片,距离他第一次公开演唱这首歌已经过了30多年,今天我们要来聊一聊,从《美丽的稻穗》这首歌可以追寻、牵扯出来的一段相当曲折的历史故事。我们就从胡德夫为什么会公开演唱这首歌说起。
话说在1970年代初期的台北有这么一群文艺青年,他们都是听美军电台播放的西洋流行歌曲长大的,也都喜欢弹吉他,唱英文歌,胡德夫是其中特别才华洋溢的一位年轻的卑南族的原住民青年,他从台湾东海岸的家乡,从部落来到了台北念书,那个时候,胡德夫一边念书,一边在西餐厅打工,怎么个打工法呢?他在西餐厅弹钢琴,唱英文歌,底下是吃牛排、喝红酒的那些消费能力特别强的顶尖客群,他也会去别的不一样的地方唱歌,其中一个地方叫做哥伦比亚咖啡厅,那个地方聚集了一群对音乐很有热情和想法的年轻人,而哥伦比亚咖啡厅有一个小小的舞台,可以让年轻人站在那个台上弹吉他唱歌。
胡德夫在那个地方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好朋友李双哲,他和当时的一群很有热情很有理想的年轻人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在唱英文歌,能不能够试试看来唱一点属于我们自己的歌?
于是有一次在哥伦比亚西餐厅,虽然李双哲他唱的歌声不见得那么好听,但是他上台去拿起吉他,唱了恒春老歌手陈达的一首古老的恒春民谣《思想起》,唱完了《思想起》,底下的年轻人都有些震动,因为听惯了英文歌的耳朵,一下子听到了来自土地的歌声,熟悉中带着陌生,但是那种感动是很直接和强烈的。
然后李双泽就转向胡德夫,他说:Kimbo,你们山地人有没有什么自己的歌?
他就开始想:到底什么是自己的歌,他想起来有一首歌是他还在家乡的时候,他爸爸教过他唱的,于是他就坐到钢琴前面开始弹琴,就凭着记忆唱了《美丽的稻穗》,他以为唱这么一首来自山地故乡的,感觉比较乡土的民谣,会不会底下的观众不能接受或者觉得有点奇怪,没想到底下全部人听完之后掌声空前的热烈,他们都说你应该多唱一些像这样的歌。
胡德夫受到很大的鼓舞,他开始想:啊,原来唱自己的歌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感情!当时胡德夫有另外一位好朋友,偶然也会去哥伦比亚西餐厅去唱歌,听他们写歌唱歌,大家差不多同时期都在做类似的事情,这个年轻人叫做杨弦,听到了胡德夫演唱的《美丽的稻穗》这首歌非常非常的喜欢,他就跟胡德夫说:Kimbo,你教我唱这首歌好不好?我也希望能够学会这首歌!胡德夫当然很高兴,很慷慨就把这首歌也教给了杨弦,在1977年杨弦发行的第二张个人专辑《西出阳关》里面,他就收录了自己演唱的《美丽的稻穗》,只有一把尼龙弦的木吉他伴奏,轻轻浅浅地唱。
杨弦演唱的这首《美丽的稻穗》,放在整个70年代萌芽的台湾青年歌谣创作风潮里面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当时绝大部分的校园民歌作品,有的材料是来自现代诗,有的材料来自古典文学,大部分的歌曲都是用国语来演唱,闽南语或者台语的歌曲比例都非常低,更不要说是原住民族的母语,杨弦这位在台湾所谓的第二代外省人,他学会了一首来自东海岸的卑南族的歌谣,把它放到自己的唱片里,和杨牧的诗、和张晓风的诗和他自己的作品放在一块儿,那是相当相当大胆的一次试验。
当年不管是录制这张唱片的杨弦也好,或者是教杨弦唱这首歌的胡德夫也好,他们两个都以为《美丽的稻穗》这首歌,是在卑南族流传了很多年的古谣,在这之后胡德夫也录制了几首歌,收录在早年的唱作民谣的合辑里面,但是他并没有像很多人所期待的更进一步出版个人专辑,胡德夫选择了另外一条不太一样的道路,他投身到台湾原住民权益促进的运动里,在台湾还是戒严时期的年代,胡德夫等于投身到反对运动的阵营,这也让他和当时的流行乐坛彻底断绝了联系。
他回到部落的家乡,并且有机会重新学习《美丽的稻穗》这首歌,而且总算弄清楚了这首歌的来龙去脉,原来这首歌根本就不是一首古谣,他创作的年份离他们当时还蛮近的,这是一首1958年才写下来的歌,在卑南族有一位唱作前辈叫做陆森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