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四单元的教学已经进行到了第三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偶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每课的教 学到底是在教什么?然后我对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以及它所需要教授的概念进行了分析:
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从问题“它们(各种类型的车)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开始,引导学生去调查发现不同车辆的动力来源;然后,设计了“用垫圈的重力作动力”去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构“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
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学生从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生的气流和气球的推力开始,体会气流方向和气球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再测试组装的气球小车能行驶多远,用更多的办法使小车行驶得更远,体会改变喷气装置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这样一方面可以认识“反冲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力可 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先是引导学生安装一个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在安装中体会橡皮筋与车轴连接起来的是“轮驱动”;再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以进一步强化运动和力的有关科学概念。拓展部分引导学生在体会“橡皮筋受力变形”的事实中,进一步认识“弹力”。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这三课他们所进行的活动不一样,他们所指向的具体概念也有所区别,但是它们所指向的主要概念却都是一个,那就是:物质科学领域中的“力作用于物本,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在区教研中,常丽梅老师曾经提到过指向大概念的教学,需要老师要理解主要概念和大概念,并且要明白指向的大概念是哪一个,那么我们这里指向的大概念是哪一个呢?大概念和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我发现指向的大概念是: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净力作用于其上。
那大概念和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下面一张图可能会解答一部分。
对于指向大概念的教学我还有很多主要思考的地方,也希望自己在思考“教什么”的过程中对于“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考也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