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姿势三部曲之三
I 身处高能社群的困惑
好多概念、词汇听不懂;
跟不上老师的讲解,事后录音、笔记也要挼好多遍,花费更多的时间;
其他小伙伴的发言、输出的作品好优秀,对比自己的,根本拿不出手;
欠了好多作业;
三缄其口,不敢随便发表言语,生怕出错出丑,于是越发隐藏,在群里没有存在感;
每天盯着群里几百条的信息,生怕错过什么,搞得精疲力尽;
渐渐畏惧、逃避,同时每天都在自责中彷徨;
无比焦虑
……
如果有上述现象中的一条或几条,一定是产生“高能社群困惑症”了。是的,最终的困惑,是让自己无比焦虑、无比自责,最终导致行动崩溃,大脑迷糊,浑浑噩噩,学习陷入更加低效、低水平的勤奋中,恶性循环。
Ⅱ 困扰的根源
(一)自我定位不清造成学习目标涣散
(二)学习策略不明造成低水平勤奋
(三)缺少高效方法支撑
Ⅲ 找准定位
虽说是大家同处于一个社群,其实就好像一所学校,按能力、认知水平的不同,可粗略分为四类:导师/大神、有学长、学弟/学妹、萌新。
大神:已经拥有极高的思想高度、能力、势能及成就,例如欧神、永澄老师等;
大班学长:大神门下能力突出、表现极为优秀的学长,例如光牧、坚果等;
中班学弟/妹:有一定的积累,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路和学习方法,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走了一段距离的同学;
小班萌新:刚刚进入、接触社群的萌新;
每个人应找准自己的定位,因为,所处的能力层级不同,学习的策略大大的不同。
Ⅳ 不同层级,不同策略
(一)小班萌新:做加法
因各种机缘,刚刚进入社群,不出意外,都会被群里各种概念、模型、高能作品震得一愣一愣,用某个小伙伴的话说:懵得一逼。
这是正常的、必经的过程。由于基础认知缺乏,同时又经受着各种信息的狂轰乱炸,十有八九会出现文首的“高能社群困惑症”。前方有大波骨头,此时不要急,一点一点啃,慢慢积累,就像做加法。正如永澄老师一直倡导的:在关键(知识阻塞)的地方慢下来。
重点学习范围:
1.高频出现的词汇、模型、套路:PORT、RSQC、黄金思维圈、跃迁等等
2.一些“元知识”(知识的知识),例如:
阅读方法:如检视阅读、粗阅读、
学习方法:如何做笔记、吸收、输出
(二)中班学弟/妹:做减法
中班的同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成长,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知识,学习渐入佳境,此时应该进入了一个平台期。然而学海无涯,如果依然像萌新时期全面的学习,成长效率反而不高。此时应该做的,是做减法:
明确一个方向,长足发展;
选择一项能力,修炼到极致;
这是专注于修炼轴心——核心长板的时期,是发展原生长板形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的时期,而旁它杂七杂八的,统统摒弃。如何找到轴心,可参看永澄老妈子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找到自己的自积累的模式和跃迁道路,并为之积累能量。所幸,永澄老妈子已经有了明确的阐述,
(三)大班学长:做乘法
学长在导师悉心教导及自身努力下,已经获得了相当的认知水平、能力和势能,此时所追求的策略,很大概率是:
如何加速个人成长实现跃迁
因此可以看到活跃于社群的各位学长,不停输出优秀的作品,帮助其他小伙伴,做着一切高概率正确的事情。
(四)大神:幂指数
大神的活动策略我们不敢妄自揣摩,但基于大神的能力和势能,应是在做能量级极高的事情,是在更接近本源的事情上做着“因上努力”的事情。在这里我们不妨大胆推测、小心求证一番(说错了也不怕,若有幸得到大神指点一二,实为成长之幸事):
(1)向内精进,寻求更深层次的思想飞跃;
(2)向外求索,资源共振,寻找下一个拐点;
(3)筛选同频、优秀的学员,善加指导,以期望成长以后未来成为得力助力;
基于以下假设:
(1)大神仍然需要不断探寻不连续性的边缘,跃迁至更高层级;
(2)大神很忙,依然愿意花时间、精力在社群中活动,必是在做着极高概率正确的事情。
Ⅴ 我学为我用(what)
(一)调整心态解决焦虑
焦虑的问题,其实永澄老师已经写了好几篇文章在讲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凡借这个机会,把自己当成实例,践行一番文中解决焦虑的方法、理论,让自己学有所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二)为自己量身制定学习目标和标准
不要看着小伙伴不停的发出各种高能的作品,就心慌,那是别人家的标准,不问缘由只顾攀比和效仿,就掉了“果上努力”和“低水平勤奋”的坑。
凡事务必问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层级,为自己量身制定学习目标,有的放矢的学习,才最为高效。
围绕目标,为自己制定完成目标的标准。这里有个套路:分层级制定4个标准,根据实际情况机动执行。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状态好坏,都能保证至少1个标准完成,避免陷入焦虑丧失行动力。
比如我为完成共读《思考快与慢》一书制定的4个标准,根据自身时间、精力情况做弹性调整。标准如下供参考:
最低标准:完成全书阅读,并整理各章节精要内容。
普通标准:吸收书中知识点,作为。
高级标准:观察、分析、学习领读导师及小伙伴高概率正确的高效套路,每周输出学习心得。
神级标准:每次共读输出学习心得,每月复盘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