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在我对书还没有什么概念的时候,妈妈就常常对我说,单位里某某阿姨的孩子特别喜欢看书,一有空就去逛书店,买回很多自己喜欢的书,迫不及待并兴趣盎然地读起来。听得多了,我便自然而然地认为,看书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加之爸爸也总喜欢在家里抱着书(多半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来读,所以我好像挺早的时候就对”书“这个东西很有好感,慢慢地也爱上了阅读。
学生时代,看课外书常常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放松方式。学习累了,找本喜欢的书来读,既换了脑子,又有了感悟,很是惬意。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读者》这本杂志。我当时学琴,手风琴老师爱看这本杂志,上课间隙和我聊起里面的小文和幽默,一下子就激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从1998年11月起,我便一期不落地从报刊亭买来看。工作以后也不曾改变这个习惯。渐渐的,家里的《读者》都快没地方放了。直到我2014年去德国这个习惯才被迫中断。
那些年我从未想过要订阅它,因为从最开始的每个月,到后来的每半个月(杂志变成了半月刊),那种巴望着出新一期杂志,然后去报刊亭买回来先睹为快的感觉,几乎成了我享受其中的一个仪式,根本不会忘记。而杂志里的美文,常常让我觉得会与潜意识碰撞,忽然被击中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而浮想联翩。这种感觉,特别美妙。
工作以后,随着自己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我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广。即使是很忙碌的那段时间,只要睡前读会儿书,就感觉心里蛮充实的,好像再大的困难也可以面对。可那时候,我不怎么写东西,或者说只有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时候才会写一点,常常是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才能写上一篇。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我更喜欢天马行空的遐想,其中也会有很多瞬间诞生很棒的想法。可一旦我坐在写字台前面,那种灵感就会消失,甚至写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那段时间,除非极其有写作的冲动,我很少码字。
而今年,实在是很神奇!从春节开始加入Eric的英文读书群,到我生日那天他忽然突发奇想地成立了公益的中文读书群,一路走来,他鼓励阅读便要有所输出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我。从那时起,我几乎天天或多或少地写点东西。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竟然有这么多感想!而如果我不去写,可能这些想法自己都不曾发觉。这两天我再去翻看自己几年前偶尔记下的文字,竟觉得那般亲切!当初真应该也多记录一些。
今年,我读书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地超越了从前。而最开心、最惊喜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读书、分享和讨论。即完善自己,又借鉴他人。虽然我们可能身处不同的地域,很多人也还未曾谋面,但却因文字而相识,隔空成为朋友。这感觉,真是棒极了!
在这里,也衷心希望咱们的“阅益书社”越来越好,小伙伴们都乐在其中。我相信,咱们心里的那片天地,也会越来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