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夏以来,这是今年第三个高温天,今中午据说有四十多度。这温度确实是有点猛,感觉好像还没有从温吞的春里反应过来,一下子就到了夏的热炉。下班路上,地面冒着热气,空气里都是热乎乎的。
此时,把热气阻在门外,慵懒地靠在沙盘室的沙发上,看最后的夕阳,透过窗户,稀散地落在书柜架上,气息越来越弱。沉浸在信息的搜索里,要写些什么,顺着敲下这些字。原本计划考完就开启这个新话题的,耐不住懒散地拖延了两天。
回到今日正题上来,这个主题是怎么产生的呢?随着这个问题,我自己的心神也开始了游离。
2025年春节后至今,已经三个多月了,行走之旅也结束了三个多月。在这三个多月里,公司大集中ERP上线+备考,忙得晕头转向。
经过上个阶段的现实体验和沉淀,我的内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在刻意要去捕捉的时候,又似乎抓不住它,想着在下一个主题里,顺着情境的呈现,让它们自然地走出来。
画面转到昨天晚上,在小清河走了两个小时,凉风习习中,思绪也一直在翻动着。这也是我习惯的模式,一个自动化动作的同时,要再加点意识控制的事情来占据着脑子。
想到备考期间,与同伴的互动互助互相鼓励,想到不记得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无意中听到的那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想到那句话里沉淀下来的那四个字“应无所住”。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指引吧,指引将要走向何方,天意馈赠,就把它作为这个阶段开始记录的主标题啦。其实,这个想法,在它刚刚沉淀下来时就萌生了。只是,有一点,还是忍不住想要先说明,用它做标题,不是说,我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那个境界,而是,我把它当做我的方向。写完这一段,自己都笑了。我还是有点小心翼翼的姿态,有点怕,会担心被人说,你看你多自大呀。
不过,选择什么作为主题,那不是我自己的事儿吗?别人怎么想,干你何事呢?你选择什么,干别人何事呢?你写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别人看,当然,如果有人看,你也乐见,你愿意写,这是主要的,就跟那个自然界的万物一样,不为什么而存在,就是单纯地存在而已。内心里的小剧场如常开启。
还是回到那句话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也想更清晰一些。
特意百度了一下它的官方介绍,顺便也学习一下: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其最关键的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无所住,即无所执着,即一个人在心理上应没有什么牵缠与挂碍。
看完这个解释,分解解读,每个字似乎都能看懂,但整体连起来,我依然如多年前小师父推荐我诵读金刚经时一样迷迷糊糊,那种感觉,就像看向远处,只是往那个方向看,但并未看清楚那到底是什么。
其实,执意去看清,也是落了某一种执,不是吗?看不清就看不清了,暂且如此,且边走边看吧,我也很期待,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东西流出来,试试看呢。
其实,我发现,作为一个观察者,去俯瞰自己的生命,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一件值得用来浪费时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