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在车上,看到赵林的留言。赵林是我的一个文友,远在重庆,至今未见过面。两三年前,去重庆开会,不巧,赵林外出了。第二天,我就离开了。
赵林很年轻,他看的书多,因此,文字功底好,特别是旧体诗,写得有味道。
他昨晚写的留言较长,是因为我的农历生日。留言写道:
张老师:
您好,记得今天是你的生日,在此先祝您生日快乐,万事如意。
在春节的时候,就想着应该写点东西,表达一下祝贺,顺便也练练笔,无奈春节期间各种忙碌,这事就耽搁下来了。今天也忙,想写首小诗也未能如意。现在看看时间,都快凌晨了,只好简单说几句,算是祝福。
说什么呢?想了想,还是说文章吧。记得第一次看您的文字时,心里就很喜欢。当时就觉得,您的风格倒是跟王稼句有点像,那时我只看过王的《看书锁记》和《看书锁记二集》,蛮喜欢的,尤其是《二集》。待看了您的文章后,心里就想,古人说一方土养一方人,还是蛮有道理的。
您的文章哪点是我所喜欢的呢?我想了几个词,一是行文干净,不拖拖拉拉。这点并不容易,非长期锤炼不可;二是文风柔美,就像古诗词里,江南小镇上的水,柔软而温情。三是没架子,读您的文字,就像几个朋友拉家常,不知不觉中,就让人感到亲近。在近现代散文大家中,我觉得你跟汪曾祺有点像。
当然,也有我不喜欢的。就是有时候引用有点多,有点长。我不反对博引,但总觉得应该适可而止。成段成段的引用他人的文字,貌似没这必要。
写到这里,看了下时间,还有几分钟今天就过去了。赶紧打住。
再次祝张老师您生日快乐。
我随即回复:
赵林兄好!刚看到你的留言。谢谢你。谢谢你记得我的生日。我对自己的生日不太在意。主要是有点复杂。身份证上是1月8日,但听我母亲说过是农历正月初八。我查过,推算出来是公历1963年2月1日。往年,妻子会记得我的生日,今年她忘了。
你谈我的文字,意见很中肯。你能够实话实说,这一点我喜欢。我的东西,自知写得不好,读书太少,功底还浅。应该说,王稼句先生是我学习的榜样。当然,距离很遥远。
昨天晚上,与一个朋友争论,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他认为,传统文化会逐渐消失。大意如此。但我认为,有些东西会消失,有些不会。其实,我只是喜欢,是否消失,何时消失,我是从不考虑的。
我认识的朋友中,喜欢传统文化的很多,年轻的也不少,比如你,比如杨帆,所以,我说,传统文化还会延续。
你的生日是今天?好像我们差一天。在车上,要下车了。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