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丝毫的自诩,人到中年,我依旧保持着读书的良好习惯。闲暇下来,就会到图书馆选择喜爱的书,或当时就看,或拿回家翻阅。对于我这样的举措,有个只能称得上认识的人多次说,你就是闲得,那么厚重的书看完,多费劲,还不如赶紧寻找商机赚钱呢。
我就吃吃地笑。你不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多了,想要的自然就会得到。对于我的回答,人家显得极度鄙视。世间有很多你这样的人,都是读书给读傻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爷不给您玩了。好嘛,原本好好的,现在却分道扬镳。
不过,我内心很清楚,这是自身的毛病。我读书过程太慢,遇到精彩处,要来回读,细细品味,还要收藏,亦或拿笔记录下来。您说,谁能受得了?可是,这是我多年积累下来的“陋习”,想彻底给改过来,还真有难度。倒不如顺其自然了。
前几天,有人公开表示,有种快速读书方法,能让小孩子在5分钟内读完十万字的书。真的,我特别吃惊。别说是孩子,就是成人估计也办不到吧。毕竟,大脑的装载度和记忆力是有限的。要是真能做到,无非就是读个开头,看个结尾,能把内容串联下而已。不过,这样的阅读显然没有太大的意思,丧失了读书的内涵。
小的时候,我曾犯过类似错误。做教师的父亲很是恼火,对我严加痛斥。以后只要读书,不单要我叙述出主题,还会经常翻阅到某个章节来问我具体内容。没办法,只能静下心认真的去读。当然,父亲也教导我,欲速则不达,不能因为应付检查而去读,关键要吃透,否则不读也罢。
到北京工作,我的首个老板让我很敬佩。他是南方人,论年龄,比我大,论经济实力,更不消多说。但是,他特别喜欢读书,整个办公室里放置着不同内容的书籍。他读书也是比较慢,今天读不完,就夹张书签摆放在明眼处,明后天接着读,直到读完为止。
有时,在会议中,他会告诉我们多读书的好处,尤其强调,千万不能浅阅读。他还说,他是南方人,特别喜欢喝汤。但真正的喝汤不能牛饮,必须要轻轻呷上一小口,细细品味,不单能享受美味,更要给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时间。良好的阅读,亦是如此。
著名文学评点家金圣叹对读书的要求也相当严格。他在其著作《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公开表示:“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
遗憾的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读书竟然变成了相当奢侈的事。给出的最大原因就是生活逼迫,必须得多挣钱,要不没人瞧得起。即便去读书,无非就是做做样子罢了,甚至可以毫不掩饰的认为,外出的话能提升下逼格,不至于给人留下什么都不懂的印象。
日本小说家三岛由纪夫也说过,“在这样的时代,品味文章的习惯会逐渐淡薄也是趋势吧!往昔人们说‘小说欣赏’的时候,主要的意思乃是欣赏‘文章’;现今读小说,就仿佛开车到郊外去踏青一样,要紧的是目的地,而沿路的风景、路边的花草或事小河边钓鱼的小孩等等,往往无心理会,即使看见了也只是在眼前一闪即逝。”
不难看出,从古代到今天,从国外到国内,对读书的重视,对读书的方法都存在着共同的看法。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次读书都是在前行的台阶上攀爬。要永远记得,读书永远不是腐朽行为,他不可能会让你迅速致富,但绝对能开拓你的视野,关键时刻,还绝对是个人智慧的体现。空闲时不妨读读书吧,没错。(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