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出去打杯咖啡,路过惠利街,看到又有几家店开业了、也又有几家店关门了。刚刚开张没两个月的“恭喜发财”火锅店拉起了“本人因有其它投资,不能继续经营”的巨幅,而这之前,这家店已经换过四块招牌、N任老板了。
惠利街是迪荡一条250米长的商业街,2012年我刚搬到迪荡时,办公室就在惠利街上的富绅大厦,那时迪荡还没这么热闹,楼下的“汤来咪”快餐店算是迪荡开起的第一批快餐店,周边餐饮还不多的那些年,去汤来咪吃饭为了不排长队,还要错峰去吃,或者十一点就溜下去吃,或者过了十二点去吃。汤来咪的小掌柜不太爱理人,走路有风,但逢年过节,都会对为公司员工充餐卡的客户一一拜访,送点小食品。
大约2年后,小掌柜在高峰期,转手卖了个好价钱,接手的老板很勤奋,每天都亲自开着他的那辆破旧的现代索纳塔去菜场买菜,中午去吃饭时,也经常会碰上他亲自在给客户打菜,老板记性特好,总能记住常来的客户,闲时还会和客户拉家常,老板也特精,荦菜慢慢变成了蔬菜里加些肉沫子,老板也是时运不济,接手时,店对面的“顺旺基”连锁快餐店开张,营业面积大、菜品丰富、充卡优惠,同期,迪荡区块内,不同的楼宇群基本都开起了快餐店。“汤来咪”快餐店里,再也见不到往日的排长队点餐景况了。老板和对面的“顺旺基”快餐店比着谁的气头长,也啄磨着升级,关门装修,一装修就是漫长的七月余,中间时停时开工,而周边风云际会,开起了很多小店,“顺旺基”快餐店也借势赚了最后一笔,在“汤来咪”快餐店装修好后,全身而退。“汤来咪”换了招牌“绍师爷城市自选餐厅”开张时,请来的乐队吹的很热闹,老板的勤奋还是没有让往日盛景重现,新装修后没多久,老板终于换了老板,一年左右,老板换过的老板,又换了老板,依旧请了乐队来吹吹打打,而这次,仅两个月后,玻璃大门就贴上了“暂停营业一星期,内部整改,敬请谅解”。
街对面原先顺旺基的店面已经分隔成三家店面,三家店面又很快分成四五家店面。铁打的水泥框架、流水的店铺。
我女儿三年级的娃,记性也不错,路过惠利街时,看到变幻的店面,总会跟我聊之前是什么店。而每每这时,我总会记起母亲的告诫。母亲从苏北嫁到绍兴,从最初的幼儿园老师到乡镇企业的纺织工、到镇里有了电影院后,做起了水果、炒货生意,起早摸黑的二十多年里,让母亲一米六五的秀长身材变成了佝偻老人。在我中专毕业时,母亲对我唯一的告诫就是:不要做生意。母亲的所谓生意,当然是希望我不要走她的老路,像她那样苦,成为放羊娃的轮回。
时至今日,和惠利街开市同龄的,大约只有次坞打面了,还是三间店面房,还是那班人马。只是没那么忙了,下午经常看到他们一家子忙完后,坐在餐桌上打牌。而隔壁的店面,曾经刷新着谁从开店到关店时间最短,“叫了个虾”店面很小,但装修个性,开张后我和妻子去吃了一餐,没一个月后,就看它消失了。“叫了个虾”是难兄的话,“重庆小面”就是不二的难弟了。“蚝先生”今年刚开张的那晚,我和老婆安顿好两个孩子后,凌晨偷偷溜出来棒场,一人一个高压锅生蚝,同期“舟来顺”也以舟山直运海鲜的亮点刮了一股劲风,几个月下来,这两家新秀也已显颓势,我朋友在“舟来顺”充卡一万元,带我们去“舟来顺”吃饭时,枪着买单,不许我们买单,前些天一次聚餐后走出“舟来顺”的门口,朋友就跟我感慨:卡里还有两千赶紧吃吃完。此时,隔壁一家小店门口,老板和美女店长正在店门口的人行道上谈判着关店后工资怎么结算,美女店长的嗓门高八度,能让人很快感受到她很不开心。
这两年,惠利街上的这种更替变得更加频繁......
我一直后悔的事,就是伴着惠利街这么多年,没有很好、很系统地用影像去记录店面的变迁:店面从大到小、店面变换“大王旗”、老板走了老板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