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山西省壶关县龙泉镇副镇长、刘寨村党支部书记程玉珍委员指出:“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只有清白做人、勤俭持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廉洁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然而,要让廉洁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仅靠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已远远不够,必须不断创新其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使其更贴近群众、更富有时代气息。
廉洁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程玉珍委员强调,廉洁文化的传播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活”起来,让群众感受到它的温度和力量。近年来,各地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重庆市丰都县将社区服务中心改造为“新丰书院”,将廉洁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书院内名言警句跃然墙上,廉洁故事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丰都县的做法表明,廉洁文化的传播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人文风貌和历史典故,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清廉因子,形成群众耳熟能详的廉洁故事。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廉洁文化的传播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张国忠代表提出,要强化科技赋能,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的廉洁文化“新场景”和“云产品”,拓展廉洁故事的传播渠道。例如,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让群众“走进”历史场景,亲身感受廉洁人物的高尚品格;通过短视频、动画等形式,将廉洁故事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群众。
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廉洁文化的吸引力,还能扩大其传播范围。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廉洁文化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例如,可以开发廉洁文化主题的手机游戏、互动小程序等,让群众在娱乐中接受廉洁教育。
廉洁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干部的推动,还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邓华代表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的廉洁文化建设群众参与度不高,廉洁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也有待提升。为此,他建议进一步构建群众参与创作机制,例如开展“互写廉洁家书”“廉洁绘画比赛”等活动,征集短视频、剪纸、歌曲等作品,打造立体化、多层次、贯通线上线下的传播矩阵。
群众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廉洁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还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例如,通过“互写廉洁家书”活动,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将廉洁意识融入家庭生活;通过“廉洁绘画比赛”,孩子们可以用画笔表达对廉洁的理解,从小培养廉洁意识。
廉洁文化的建设还需要深挖本地文化资源,结合红色革命文化、历史人文传统和生态文明实践,打造可视、可听、可感的廉洁文化产品。程玉珍委员建议,统筹整合各类教育场所,将廉洁文化融入红色历史教育中,让党员、干部在学习红色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铸牢清正廉洁的思想之魂。例如,可以依托本地红色教育基地,设计廉洁文化主题的参观路线,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党员、干部在重温历史中接受廉洁教育;可以创作廉洁主题的文艺作品,如话剧、歌曲、纪录片等,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廉洁文化的深刻内涵。
廉洁文化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风清气正的重要保障。要让廉洁文化真正“活”起来,必须不断创新其传播方式,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深挖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廉洁文化精品。只有这样,廉洁文化才能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廉洁动力。通过科技赋能、群众参与和文化创新,廉洁文化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而是以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群众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廉洁文化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建设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