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文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在被信息化加速。电子信息不断充斥我们每天的生活,大量冗余、无效的信息殖民我们的大脑,打破日常生活的秩序;同时也让我们沉溺于手机等一切信息化手段带来的享乐与舒适,对于目标懈怠、懒散,无法长时间专注读一本书,好好地做一顿饭,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我们时而想改变,时而又很无力,生活的控制权逐渐丧失。这是计算机时代的有序,与我们现实生活的无序、混乱之间的巨大冲击与碰撞。本文带领大家走进整理的世界,剖析熵与整理收纳之间的关系,也许会在封闭、虚拟的电子世界中,为我们打开一扇现实的窗。
家,是一个人内在的投射。
一、变化世界中的混乱与秩序
1、 世界缘起的谜题
《盘古开天辟地》①中记录了“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是说世界诞生之初,天和地就像是鸡蛋里头的蛋黄和蛋清,搅合在一起混沌不分,世界升起于混乱之中。当然,也有说法讲这不过是宇宙大爆炸在远古神话故事中的一种隐喻。而其后的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纵观千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社会就在混乱与秩序中不断繁衍发展。
世界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哲学问题范畴,也是我们世代追寻的人类的终极命题。
2、 认识混乱——熵增定律
我们都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②是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不会消失;热力学第二定律②进一步指出,虽然能量可以转化,但不会100%被利用,总有一部分会被浪费掉。其构成粒子呈现的是随机无序的运动状态,“熵”就是无序化的度量。随着这部分被浪费掉的无效能量越来越多,这种无序的随机的粒子运动不断增加,也就形成了熵增,如果没有外界新的能量注入,最后世界将陷入“热寂”——永久的混乱,听起来令人沮丧。
3、 秩序的解读
秩序的原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混乱“无序”的相对面。按照《辞海》③的解释,“秩,常也;秩序,长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
一般来说,秩序可以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由自然规律支配的日出日落,潮涨潮汐这些都是自然秩序,也是我们常常讲的“天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构建的国家体系、社会规则则是社会秩序范畴,可以理解为“人道”,也是维系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结构和状态的手段。
4、 混乱与秩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国古代哲学著作《老子》④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是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音与声,前与后,所有这些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甲就没有乙,反之亦然。
混乱与秩序正是这样的一体两面,此消彼长,相生相克。
有时候,少即是多。
二、熵增定律背后我们可能的出路在哪里?
1、 认识客观规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回到熵增定律,直到今天仍然面临着颇具争议的激烈讨论。其 中悲观一派的观点是,既然世界终将陷入“热寂”,我们努力、挣扎的意义何在?是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才更有效,不必自律,不必设定目标,拖延、懒散,被五花八门的信息充斥大脑,这不是很舒适吗,管他混不混乱?这不就是世界的规律和终极归宿吗?
2、 不要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
熵增的反面是秩序,一切指向秩序的做功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是“熵减”行为,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逆熵”。熵增定律中也明确告诉了我们,在没有新的能量注入之前,熵增是必然趋势。反之,如果有新的能量注入,即使无法改变能量转化中必然存在损耗——熵增的必然结果,但可以将这个过程放慢。
犯罪学中有一个“破窗效应”⑤的理论,后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是说一栋房子,如果很多窗子破碎了没有及时修补,将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进而发生入室抢劫、杀人等更为混乱、恶劣的情况。揭示了如果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坏的只能更坏,混乱的只能更混乱。
三、熵与整理收纳关系几何?
1、 整理收纳是最接地气的熵减行为
作为个体来讲,哪些是行之有效的熵减行为?我们可以从哪里开始?
小学生时候学校常常教导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整理收纳就是我们可以对抗熵增的最简单的积极行为。家,是内心的投射,如果一个人的家是混乱不堪的,我们很难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可以专注地学习、享受生活,家庭成员间还能和谐相处。
对家中的物品做整理规划,合适的物品放在合适的位置,优化动线,方便取用,保持整洁健康的生活环境,是从混乱到秩序的第一步。
2、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从现实微观角度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热量只能从高向低流动,如果反过来,就必须额外消耗能量,事物会自发从有序态转化成无序态。
老子《道德经》中有载,“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这是自然规律。
整理收纳中最重要的步骤是“筛选”,不断地进行自我对话,“这对我来说是喜欢的吗?”“是必须留下的吗?”“如果舍弃对我来说会有影响吗”,只保留必须的物品,清理多余的物品,赠送、流转、丢弃,对于物品本身来说都是新的一次生命的开始。“物尽其用”,流转到最需要的人那里,可以发挥物品的最大价值;如果已经无法使用,那么它也可以被丢弃、回收再利用,进入又一个新的生命的轮回。
3、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最终走向内心秩序
随着信息化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⑥,现在我们需要联络某个人,一条微信、短信即可秒跨时空;从电子商务的出现开始,我们已经越来越不能延迟满足,外卖越快越好,于是那些冒着生命危险逆行、闯红灯的骑手们,才会成为“困在系统里的人”,被时间追赶,赌上生命的代价。
然而,我们的大脑被庞杂的信息充斥,时间被碎片化再碎片化,如果说电脑程序、人工智能是一种有序向更有序的发展,那我们的生活是它的反对面,无序、走向更加混乱。
身心健康才是好的人生。
所以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是什么呢?是一种由我们自己掌控的生活,是笃定地朝向目标的内心秩序,是没有焦虑、恐慌的平静安稳的内在。
整理收纳是从改善身边环境开始,最终走向整理内心的最接地气的哲学。#整理收纳#
参考资料:
① 节选自宋·李昉《太平御览》。
② 热力学三大定律,英文名laws of thermodynamics,19实际50年代由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克劳修斯、瓦尔特·能斯特提出。
③ 《辞海》是在中华书局陆费逵先生主持下于1915年启动编辑的汉语工具书,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
④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
⑤ 破窗效应(英语: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⑥ 节选自《从前慢》,是木心先生创作的一首诗歌,被收录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