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打开我的亲子践行学习,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继续补课
第四讲《时间能否减少——提高时间效率》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时间是最为公平的,它给了我们每个人24个小时,不过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在24小时之内可以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除了上班八小时之外,除去吃饭睡觉时间,大概也就剩下聊天、追剧一会儿就没了,但是有的人呢?他们除了八小时和上班吃饭、睡觉时间以外,还可以用一个小时能来看书,然后还可以完成各类的学习,上课,开会,等等,把24小时过成了48小时,那么孩子呢?
其实跟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有的三年级孩子做作业要做到晚上11点,而有的孩子早早的就完成了作业还有时间玩一会儿,九点钟就睡觉了,这两种不同的状态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时间的效率他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的效率可以高一些,除了完成学习任务还希望他们有时间可以去大自然里面走一走,可以玩耍,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如何提高时间的效率呢?
第一步就是评估(就是把孩子的时间先做一个大致分段简单的划分评估,框架搭好了之后第一步初步的去预估一下在哪个时间段可以做哪些事情,第二步跟孩子一起评估,我们要做这件事情需要多少时间?比如说吃饭的时间你需要多久呢?
我们的心态:不着急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或许是没有概念的,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评估大概需要多久完成?比如说一版的数学作业她评估是需要一个小时,这时我们不管他说的时间是多么的不靠谱都不要紧,我们拿一张纸把要做的事情的列出来,然后在后面写上她实际使用时间和她预估的时间
第二步计算做这件事情需要多久?(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用计时器,比如写作业每天记录的对比,分析时间差)
第三步记录(记录才能更详细看到孩子的改变以及问题的出现,当我们把孩子的时间记录下来,就相当于是给了孩子一个反馈,及时给孩子反馈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可以激发他的下一个持续的动作,达到一定的量之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建议:番茄钟)
作业
一起和孩子制作一个属于她的时间表格
第五讲睡眠的重要性
古罗马医学始祖塞尔苏斯:年幼的婴儿和儿童很容易因夜间失眠而致病。
提高时间使用效率的基础是对精力的管理,而睡眠管理是基础当中的基础,被称为第一教育。
睡眠健康五大判断标准
①夜间和白天的睡眠持续时间
②小睡次数和时间长短
③睡眠固化
④睡眠安排,睡眠时间的掌握
⑤睡眠是否有规律
睡眠五大原则(杂志编辑对睡眠的看法)
第一条睡眠时的大脑并不是没有任何活动的大脑。
第二条人在睡眠时和清醒时的大脑活动规律并不一致
第三条人在睡眠时大脑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
第四条入睡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第五条,如果能让孩子在大脑的快速发育期有足够的睡眠,孩子以后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脾气也会温和。
重视不足,了解不够
知道到做到有距离(真的相信、真的做到了吗?)
心态不要着急
对于成人的影响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来说是不一样
轻微的睡眠不足,经常被我们忽视掉,不被重视,很多死记硬背的功课和体育活动,其实是不会受影响的。
案例:另外一项关于睡眠不足的研究,针对的是11到12岁的孩子研究了,分成了两组进行比对一组连续六个晚上睡十个小时一组,那连续六个晚上只睡六个半小时,结果表明睡眠缺失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力迟钝,一路不服从以及学习障碍等问题。
把控睡眠的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睡眠结构(入睡的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
第二个方面睡眠质量(整体睡眠和断续睡眠以及不同阶段的睡眠持续时间)
第三个方面时间控制(制定一个与年龄相适应的睡眠时间表,安排孩子睡觉的时间,要符合自然的睡眠的生理节律)
第四个方面刺激控制(要尽量避免干扰睡眠的行为,或是以睡觉不相符合的,要加强那些有利于睡眠的行为)
良好的睡眠习惯才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强有力的调整情绪,表现行为以及个性的力量。
作业
孩子睡眠情况记录
1. 与年龄相适应的标准睡眠时长(小时):
2. 白天小睡次数(次)
3.白天小睡时长(小时):
4. 上床时间(时:分):
5.入睡时间(时:分):
6.入睡时长(小时):
7.起床时间(时:分):
8.睡眠持续时长(小时):
9.起夜或半夜醒来次数(次):次
10.深度睡眠时长(可选项;小时):
孩子是依靠习惯,规律让他们有安全感
总结:在陪伴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或者是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睡眠习惯的养成,其次要认真的制定孩子的睡眠计划并且帮助孩子把控好睡眠的红线,我们不但要记录,还要从记录当中去分析,去发现问题,去找到下一步,这样有记录才会让我们有思考,有思考才会让我们有改变,有提升。
第六讲为睡眠做准备
第一方面睡前安排
①设定睡眠红线要做好孩子的睡前安排,也就是必须确保孩子一定时长的睡眠。
睡眠时间表
新生儿(0~3个月):14~17小时
婴儿(4~11个月):12~15小时
幼儿(1~2岁):11~14小时
学龄前儿童(3~5岁)即幼儿园阶段:10~13小时
学龄儿童(6~13岁),即小学阶段:9~11小时
②提前30分钟准备
有句话说:不做好准备就准备好失败,这句话也适用于睡眠前后的准备阶段,睡眠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睡眠质量和持续时间,而醒来后的行为会对新的一天产生很重大的影响。
为确保孩子能在睡眠红线前上床,我们必须留出必要的睡前准备时间,一般情况下提前30分钟开始刷牙洗脸洗脚,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日常事务
睡前仪式(拥抱,故事等等)
③全家达成共识
睡眠是第一教育,这意味着睡眠应放在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各种兴趣班娱乐等活动安排,也应该在保证孩子睡眠的基础上进行
固定起床和睡觉时间,召开家庭会议达成一致,
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事件,固定的流程
第二方面环境与事物的配合
自然生物钟
①光线从明亮到昏暗
每当太阳落下,我们就开始分泌褪黑素,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会根据周围的光线明暗变化作出反应,帮助调节睡眠,只要在黑暗环境中呆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褪黑素帮助入睡(蓝光在睡前不适合,因为它会影响睡眠,睡眠请关闭电子产品)
暖色的灯具对睡眠有帮助
②从温暖到凉爽
首先要确保孩子的被褥既不太暖又不太冷,不适合太厚的被子,不建议用热水袋和电热毯,其次在睡前快速洗个温水澡,用温水洗洗脚,让孩子的身体稍稍有一些温暖,再到相应凉爽的卧室睡觉,注意是凉爽而不是寒冷,有利于带来自然的体温下降,更容易入睡。
③精力消耗与饮食调整
适当的体育运动或体力智慧的游戏,合理安排就餐时间,不建议吃了就睡如果有至少要停留40分钟,睡前可选折低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咖啡、浓茶等,睡前吃东西要细嚼慢咽
总结:为睡眠做准备就是要求我们尽量避免干扰睡眠的行为,加强那些有利于睡眠的行为通过睡前安排,环境与事物的配合,精力消耗与饮食调整这三个方面来如何为孩子的睡眠做准备。
作业:
1.设定几点上床,张贴提醒警示贴在时钟旁边
2. 全家达成共识,偌能召开家庭会议更好
3. 提前30分钟开始睡前准备
睡觉时间我用手机调整了一个提示,现在大家都在逐步的改善以前不良的习惯,关于睡前的开始准备每天都有,但践行的时间总是有误差,反思自己在执行方面还有待加强提高
答疑总结
日间小睡有助于维持和改善随后的表现,提高生理和心理的灵敏度,并能有效地改善情绪,日间小睡控制在30分钟
30分钟用来洗脸刷牙,那么剩下的时间干些什么呢?整理物品的好时机
二是从简单物品整理,睡前悄悄话(尽量短、少),不说令人纠结的事,听故事讲故事这三点讲了孩子睡前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睡前故事的选择上做些文章,比如说短一点的故事,短一点的诗歌,如果你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故事的,那么可以让孩子早点选择,然后根据这个故事的长短来确定是不是让孩子早点开始做睡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