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报道,一位十二岁的姐姐带着八岁的妹妹离家出走,走了十几公里,走累了就跑到一个酒店大堂沙发上睡觉,工作人员问询,一直沉默不语,为安全起见,报警求助。
十二岁的姐姐一路哭哭闹闹,到了警局也是一问三不说,最后警察叔叔和阿姨循循善诱,小姑娘才道明原委,原来是带着妹妹在外面玩 ,回家敲门父母没人开门,就赌气带妹妹离家出走,开始了流浪之旅,俩小孩一路走一路逛,走出去十几公里,累的再也走不动了,就到附近一家酒店大厅休息。幸好这俩孩子还知道去酒店大堂休息,如果去了别的不安全的地方,或被坏人带走,后果不堪设想。
终于联系到家长,等妈妈奔到警局,已是号啕大哭壮,边哭边训孩子:“你知道妈妈有多担心,找你找的多辛苦!”可怜天下父母心。据了解姐姐之前就多次出走,一有矛盾就赌气出门,父母不知找了多少回。妈妈已近崩溃,你这样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你让我们为父为母的咋办?这多么不安全。看来妈妈已经是无可奈何。
而倒过来追寻孩子经常离家出走的原因,不得不倒逼妈妈反思,据说,妈妈在家庭教育方面,情绪总是不好,孩子一旦有错,经常指责教训孩子,甚至大发雷霆,说重话,孩子压力倍增,实在受不了,不想再被无休无止地训斥,内心要寻找逃避,就只有离家出走。在这状况下,家庭教育没有任何改变,又没有引起父母足够重视和反思调整,面对困境,孩子就类似于习得性无助,离家出走成了孩子唯一选择,慢慢成了习惯。殊不知,这背后是多么危险的举动。而父母又是多么无助和担心。
所以,离家出走也犹如家暴,只有零和有,没有一次两次。不给予离家出走的不良环境和不和谐的家庭教育,没有就不会有,而一旦有,往往是重复,一次两次三次多次。这是多么可怕和危险。
面对家庭教育,家长要重视要反思要学习要改变调整。
首先,给予孩子宽松快乐成长的环境,不要过于苛刻和苛责。过高的要求过于严厉的指责都是过犹不及。
其次,修炼自己的坏情绪坏脾气,这里没用改,彻底改是很难的,在短时期也是不现实的,但要意识到危害性和危险性,要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要不断控制和修炼,这里用控制,很恰当也很具实操性,情绪发泄之前大脑要过滤,要暂停,要深呼吸,要数数,慢慢放下来,直到停止。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决不能拿孩子当撒气筒,当发泄对象,不要让自己的亲爱的孩子充当你坏情绪的受害者,甚于害己!孩子平白无故受一顿气,或找个小错就挑刺发泄,犹如小朋友反击之语:不如去吃鱼!
然后,出现矛盾怎么办,不怕有矛盾,没有任何矛盾,孩子唯唯诺诺,也不是好事情,终有一天暴雷。出现矛盾,说明孩子在成长,在内醒,在维权,在寻求自己的空间和应有的尊严。家长放低姿态,好好沟通,比孩子大几十岁,好意思欺负小孩,还是亲生的,孩子再不对再气人,首先好好说话,不要动不动老子天下第一暴脾气,也不要生了你养了你云云之类的low层次,没有生育资格证,这里不是指准生证,没经过专业学习培训,不给孩子打招呼就贸然生下孩子,孩子还没找你讲清楚呢,孩子又不是私有财产,生了就无底线强权霸占。无论如何,孩子就是孩子,理性认识,何况,那次出现矛盾出现问题,吵了骂了打了,不是父母事后自责惭悔?不要一而再再而三。认清自我。没有认清自我,是父母的最大难,正如希腊第一个哲人泰利士答语,认识你自己最难,这句话也刻在著名的德尔菲阿波罗神殿内。父母若能清醒认识自己,剖析自己,讲能理性对待孩子的不足和屑错。
最后,孩子一旦有出走离家年头,家长就要将其扼杀在萌芽,离家出走后患无穷,出事是必然,幸运是偶然。一般孩子不会突然起意离家出走,之前就会有征兆,吐露过心声,说过类似狠话,一般发生在争吵打闹后,去年有个邻居家小男孩,傍晚因琐事离家出走,整个小区组成几十人志愿者搜寻队,十几栋楼顶,地下车库等犄角旮旯,查监控,只见小男孩路过一个超市,背着书包,提着纸袋没有抽纸拖鞋等,大家一直找好几个小时,最后在孩子读书的校门口找到,找到时孩子有饿又冷,脚上的鞋子都走丢了,虽然没开学,幸好校门口还安全。据说男孩之前就说过要离家出走。
查询新闻,每年每月全国都有数起孩子离家出走,遭遇不幸者也有,处于危险边缘也有,幸运安全找回来也有,被好心人救助也有,家长朋友们,早知如此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