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说「人生总是充满遗憾的,无论怎么选都不会圆满。」这句话,以此来安慰那些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或者为我的人生而感到惋惜的人。言下之意就是,总之大家都不容易,差不多得了,怎么过不是过。
但事实上,人生哪有什么遗憾,不过是自己贪心的借口罢了。当你一旦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舍弃了那些你认为对你而言相对不重要的东西。有是锦上添花,没有也能安心自处。
但是,也有很多人会无奈地说,那时少不更事,还没意识到选什么就稀里糊涂地被父母,被社会,被环境裹挟,等回过味儿来才发现自己过上了一种不想要的人生,除了筋疲力尽地应付以外,根本感受不到拥有的幸福。特别是中年以后,已然承受不起再次选择的代价了。
能够打破现状的,要么是内心「想要」的渴望足够强烈,强烈到可以奋不顾身,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做自己;要么是输得一无所有,从而获得一种置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这是一场跟自我的战斗,很激烈,也很艰难。
直到 53 岁,妈妈才下定决心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很多人钦佩她的勇气,但只有我们自己深知,没有谁生来就是坚定无畏的战士,因为害怕抗争和冲突,更多的时候我们宁可选择遮蔽内心的声音,躲在看似安全实则痛苦的「舒适圈」里,只有当现实逼得你无路可退的时候,你才有勇气面对内心真实的需要,才有机会触摸到自由的轻盈,体会到坚定的踏实,以及,无畏的痛快。
很多人都会为妈妈感到惋惜,觉得她错过了太多,如果早一点觉醒,早一点开始,或许会获得更加瞩目的成就,甚至包括妈妈自己也常常感慨前半生的无用。但我却觉得人生中所有的经历都是必要的,所有的遇见也都是恰到好处的安排,因为我们总是会从经历中悟出人生的深刻,从失去中懂得珍惜的意义。
幸福并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存在,而是需要经历作为基础的,当你对苦难的理解足够深刻之后,才能够拥有一种体验美好的能力。若没有前半生的跌宕起伏,又哪来后半生澎湃的创作激情,又怎会珍惜此时此刻的宁静和孤独。
我一直认为,只要生命还未结束,人生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我特别喜欢看那些70岁的老太太开始学习认字,最后出版了自己的小说。80岁的奶奶开始画画,90岁的时候开了画展这种暖心又励志的故事。还有在语言社区遇到的那些国外的老年人,即使六七十岁了依然在很认真地学习各种语言,不为什么,单纯开心而已。
当人到暮年,追求的已经不是外在的光环和认可了,而是内在的丰富和宁静。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关注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为人这一生,其实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中老年中度过的。如果把所有的希望和赌注都压在青年时期,一旦自己的期待无法实现,便会陷入无限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之中。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世俗的成功,都幻想过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那是一种虚荣心被满足的喜悦,是一种自我价值被肯定的骄傲。可是高光时刻毕竟是短暂的,而繁华褪去后的寂静则是漫长的。不管成功与否,大部分时间我们其实都是在跟自己相处,都是在孤独中不断地沉淀自己,丰富自己。
所谓的成功,其实是学会了接受,懂得了珍惜,从此心无挂碍地默默耕耘。唯有如此,才有产生价值的那一刻。
如今,妈妈总说是我给了她勇气和信心,因为我总鼓励她说,「只要人活着,任何时候重新开始都不晚。」我就是这么一个鸡汤高手,但是以我在江湖数十年灌鸡汤的战绩来看,喝下这碗鸡汤的人也就只有妈妈一人。所以说到底,不是我的鸡汤有多厉害,而是她自己本就不甘心,我只是一个点燃她的引子而已。
曾经,她是一个出去倒个垃圾都要穿戴整齐,每一个瞬间都不能放弃体面的人。如今,她是可以穿着拖鞋和睡衣去买菜的人,因为不想再为了别人的赞美而浪费时间,得快点回家干自己喜欢的针线活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