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持不下去了。”
“我感觉我可能不合适这份工作。”
“第一次感受到社会那么现实。”
工作半年,历经多重“磨难”后,小同事最终选择递交离职申请。
从前辈的角度,我尊重她的选择,除此之外,便再无惜别遗憾之情。
我想原因大致有二。
有段时间流行“塑料姐妹花”。我曾这么形容和同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那么塑料,但貌似也没那么钢铁。或许这么说有点绝情,人际交往间的磕碰在所难免,关键在于个人的角色代入。既然是同事关系,咱们的共同利益是维护公司的利益,团队建设尤为重要。通俗来说,咱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维持表面和气就成。
除非你的能力达到公司资源向你倾斜的水平,你有足够的底气在公司横着走,不然还是踏实做事,不要为点小事大动干戈。没准儿哪一天有你央求别人的时候。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涉及到小同事本身。虽算不上应届毕业生,但由于工作经验属实有限,等同于半个应届生。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总有些属于自己的骄傲和“不可一世”,但经过时间证明,咱们得出一致结论:那便是没挨过社会的毒打。
曾看到过一个词来形容那些虽然有着成年外表,但心理年龄却徘徊在“婴幼儿”时期的职场人,即“职场巨婴”。很理解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经历上司的批评后,耐不住脸皮薄,克制不住委屈落泪的情景。我也曾有过那些“至暗时刻”,躲在卫生间默默发泄。可一回生二回熟,第三四回,可真得怀疑是不是泪腺体质,以至于周遭的同事得小心着她的情绪。深夜加班,还得扮演知心大哥的角色,耐心疏导。
后来小同事熬不住原岗位的枯燥重复,多次向平易近人的老大哥提出调岗,如愿以偿后,调岗第二天便提出离职。
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那小同事可谓搭戏台子的高手,令人大跌眼镜。
衷心地想给小同事带句话: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也不要太不把别人当回事儿,这人生路啊,还长着呢。
*四颗小豆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