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一所私立学校的学生。选择在私立学校上课的孩子,家长往往都是有比较前沿的教育理念,或者想给孩子多一些个性化发展。
以前只是通过听课来感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班上许多小朋友回答问题响亮,落落大方,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这次刚好有机会让自己给这些孩子上语文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都很自信!
二年级的孩子,看到外校老师来上课,毫不怯场,能大方地向我介绍自己,甚至介绍班级里的情况。正式上课的时候,且不论朗读的声响,就说起身时的站姿,挺拔直立而又自然大方,自信就如同光环一样在其身上瞬间射出光芒。再一听其朗读,干脆有力,停顿自然,毫不含糊,即使读错了,也不会因羞涩而低头驼背,或者不敢再读。在“小老师带领大家识字”环节,很多小手举起来表示有自己独特的识字小方法,个性化思维展露无疑。
2
陶子给孩子们上课后,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着,这些孩子们的自信从哪里来。回到自己的班上,我还在对比思考,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娃,也开始反思自己。
想了下,这些十岁不到的娃儿,能影响他们的,除了家庭就是学校。
自信来自于家庭环境
或许,很多人会说,私立学校的学生家境富裕,有资本“自信”。确实,物质基础是前提,但我没觉得是家庭条件的殷实使这些孩子有“资本”自信。而是来源于家庭中的非物质环境影响。
我觉得这些孩子从小父母给予了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在宽裕空间里发挥自我,展示自己。而不是因为某些大人自以为是的理由去不断打断孩子的尝试。作为一个娃的妈妈,陶子觉得自己在这块没做好,导致自己的孩子在尝试新鲜事物时有所顾忌。需要反省。
非物质环境还包括父母给予孩子长见识的一切方式。曾经陶子写过对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见识怎么长呢?我想,这里的很大部分孩子,父母从小都通过有意无意的方式让孩子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见识一长,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就敢于表现自我。这是一种自信力!
自信来源于学校给予的成长空间
私立学校,在给予孩子学识能力的培养外,更注重孩子人格素养的培育。在是非原则之内,让孩子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魅力。所以,这里的孩子往往情商很高,他们会把老师看成是平等的朋友,可以敞开心扉和老师大方地交流。
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采用孩子自主交流讨论的方式,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思维也会变得更开放更有创新独特意识。
当公立传统学校强调校纪校规来规范孩子行规的时候,或许也是一定程度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孩子的个性只能缩回去。个性的缺失,就找不到孩子身上精气神的“脊柱”。当然,最近几年,公立学校也开始注重保护孩子的个性,在坚守传统同时,也顾及孩子的个性,这样,孩子的性格塑造就更完美。
3
自信,这是这个年代最需要的人格魅力之一;而自信力,就是孩子们需要重点培育的能力之一。当我们做父母的,在大声呵斥孩子“不可以”时,是否需要思考下到是否不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在担心孩子做某件事不安全时,是否也应该想到这样在抹杀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包办决定孩子去哪儿玩的时候,是否也要想想把选择权扔给孩子会更好呢?